二、党员干部要争当践行“三严三实”的表率
“三严三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从深刻内涵看,“严”字蕴含的是严肃的政治追求和严明的纪律要求;“实”字蕴含的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和忠诚老实的处世态度。“三严”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独特优势、优良传统,是内在要求,主要指向主观世界改造;“三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宗旨要义、经验总结,是行为取向,主要指向客观世界改造。“三严三实”相辅相成、共为一体,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辨证统一、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辨证统一、内在严格自律与外在严格约束的辨证统一,有了“三严”,“三实”就有了基础;有了“三实”,“三严”实际价值才得以彰显。从逻辑联系看,严以修身是基础,强调的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是关键,强调的是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是保证,强调的是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是前提,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是目的,强调的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是根本,强调的是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严”字当头、“实”字为本,带头真学深学、躬身践行,争当“三严三实”的表率。
1、严以修身要做到“三本”。一要以党性为本。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讲党性,是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曾几何时,党性如同基督教徒心中的“上帝”,如果党员干部坚定而庄严地说出这几个字:“我以党性保证”,就会让人深信不疑。但现在,还有多少党员干部敢于拍着胸脯,公开叫响“我以党性保证”的钢铁誓言。时下一些党员面对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考验,就思想混乱、信念摇摆,说了不该说的话;面对一些庸俗风、潜规则的左右围猎,就身陷其中、不能自拨,做了不该做的事;面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讨好献媚、吹嘘捧杀,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拿原则作交易;面对人生失意、仕途挫折,就烧香拜佛、算命卜卦,不信马列信鬼神。究其原因,是缺乏了党性之魂、精神之“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言,把在党信党作为终身坚守,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丢掉共产党人的灵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强化组织意识,信党、爱党、忧党、为党。二要以百姓为本。“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是我们入党从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是与群众亲密无间,如鱼似水,而是不可一世,瞧不起群众;不是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而是欺上瞒下、沽名钓誉;不是放下架子,去掉官腔,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而是颐指气使、作风浮漂。这种傲视群众、轻视群众、脱离群众、违背群众的行为,危害甚大。“天下之大,民生为骨”。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群众”这个根本,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第一尺度”,把一心为民作为“第一要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民有所急、我有所助,民有所求、我有所献,实打实办好群众的事情,真正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三要以道德为本。德乃立身之本、为官之要,修身做人就要把立德摆在首要位置。现实当中,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失德现象严重,台上道貌岸然、台下乌烟瘴气,戴着假面具、成为“双面人”,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党员干部必须懂得,当了官不等于品行过关,职务高不等于境界就高,一定要把立德、修德、践德作为终身课题。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起码要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2、严以用权要做到“三得”。一是利与害要看得透。权力是把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到领导岗位上,赋予我们一定的权力,是一种信任、一种重托。越是职位高、权力大,越要低调,越要谨慎,越要牢记权力的本质。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一旦当了大官、挣了大钱、出了大名,就昏昏然、飘飘然,就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为所欲为,什么都不在话下、什么都无所顾忌。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带进坟墓,而权力却可以把为官者带进坟墓。在对待权力上,要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同组织的关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就是人民公仆,老百姓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归根到底是组织教育培养的结果,没有组织提供的机会、岗位和平台,纵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武之地。二是公与私要分得清。如何用好权力,本质上是用权为公还是用权为私的问题。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党员干部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谋。权力如火,善用则利国利民,滥用则引火烧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深懂得,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决不能把公共权力异化为牟取私利的工具。要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三是权与法要扣得紧。按规则、制度用权,就是按党纪国法办事。我们党没有特殊党员,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任何一项权力的行使,该遵循什么程序、该遵守什么规矩、该遵从什么制度,都应该严格遵守,不能越界、越轨。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基本理念,明白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无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还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无论从严治党管党,还是深化作风建设,都要坚持依法依办事,按照规则制度用权;要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习惯于在监督下用权,在监督下工作生活,自觉接受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不断增强免疫力。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