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严以律己要做到“三有”。一要有畏。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举有所虑。敬畏与戒尺,是做人为官的德行、规矩和准绳,能体现出做人行事的操守和品行。领导干部“畏”什么,首先要敬畏法纪。如果目无法纪,必然迷心智、乱言行、丢操守。对法纪稍有轻怠,就可能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党员干部要畏惧法治的威严,对党的纪律心存敬畏,就是要明白法律至高无上,纪律不容违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把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作为手中的戒尺,不断丈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任何情况下坚持做到不越界、不越轨。二要有慎。就是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独、慎微是古代先贤修身的好传统,对共产党人来说,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独”字、一个“微”字。所谓慎独,就是要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独处时自省自守、始终如一。所谓慎微,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如果小节上把持不住,就会“温水煮青蛙”,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作为党员干部,要牢记“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的古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时刻警醒自己、鞭策自己,防微杜渐、警钟常鸣,严防一念之差、一时糊涂,严防不知不觉变质,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三要有戒。当上干部手中有了权力,奉承、追捧的人会多起来,攀交情、拉关系、请客送礼的人也会多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员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戒尺。面对金钱,一定要谨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别来当官”的告诫,不起贪恋之心,不取不义之财;面对美色,一定要洁身自好、严守操行,不能沉湎美色而道德沦丧、自甘堕落;面对亲情,一定要吃透严是爱、宽是害的辩证法,不能因循私情而违背原则;面对朋友,一定要把握分寸、谨慎交往,不能因哥们义气而丢掉党性。特别是要管好身边人,自己带头从严要求,真正做到自己清、家人清、亲属清、身边清。总之,就是要讲原则、守底线,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情所惑,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4、谋事要做到“三个实”。一是政绩观要实。政绩观决定着干事创业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成效。谋事要实的落脚点在一个“实”字,首在树立实事求是的事业观、政绩观。现实当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沉溺于自我设计、自我价值的实现,把工作当作谋取功名利禄的跳板;有的热衷于大干快上、装点门面,表面上看干了不少事,其实背后的问题不少;有的为了能够短时间内出政绩,不顾实际、不择手段,等等。这些表现,究其根源是事业观、政绩观上出了问题。党员干部要处理“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的问题,坚持用实践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把实际成效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不搞虚政绩、假政绩、劣政绩;坚持用群众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一切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而干,使干事创业的过程成为增进群众福祉的过程;坚持用历史的观点来对待事业、看待政绩,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搞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二是方法要实。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就是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坚决杜绝决策时拍脑袋、推进时拍胸脯、失败时拍屁股走人的错误行为,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三是行动要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要求。我们反对不良作风,不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作风不正。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急”的问题、“浮”的问题、“虚”的问题,“急”就是急躁、急于求成,“浮”就是飘浮、浮在表面,“虚”就是虚假、虚与委蛇。一些人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总想一举成功、一夜成名,一镢头挖出一口井。一些领域的工作本来思路很好,就是因为没有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抓落实,结果成了“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都是干事创业的大忌。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干事,对那些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任务,对那些看准了的事情,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抓到底,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
5、创业要做到“三个干”。一要想干。“创业要实”树立的是一种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导向,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担当意识。干部第一是“干”。担当的背后是品格,是境界。一些干部得过且过,只想做官不想做事,遇事绕着走,有责互相推,这都是不担当的具体表现。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就要用好“三严三实”这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担当之志,正一正自己的担当言行。凡事,想干才有希望,不干就一事无成。党员干部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处在什么条件,只有想干事,只有一心为民,脚踏实地,才能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番事业。二要敢干。“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担当”是干部的使命。敢干事,背后需要的是无私无畏的境界。要不怕得罪人,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然而,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凡事只求“天下太平”,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有的不敢担当,习惯难题上交、任务下压、麻烦旁推,对工作避重就轻,不催就不落实;有的认为现在规矩多了,工作干劲就小了。这些干部看似“成熟”,实则是庸碌无为、失职失责。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党员干部要为党尽责,在党和人民需要你挺身而出、担责担难的关键时刻,不避责、不诿责、不逃责,不做“谈匠”,争做“干将”。三要干成。当干部要把干好、干成作为一种品质追求,不干则己,干就干好,干就干成。面对***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要以干成事为目标,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不要习惯于说正在干,也不要只说干了多少、付出了多少,一切都以干成事为目标。要善于审时度势,多谋善断,科学决策,把握成事的方向,找准成事的方法,实现成事的目标。
6、做人要做到“三个一”。一要忠实一心。共产党人的忠诚老实,就是对组织要忠诚,不讲谎话,对同志要忠诚,不讲假话,对群众要忠诚,不讲空话。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衡量一名党员对党是否忠诚,既要看平时的言行,更要看关键时刻的表现;不但要经受胜利、荣誉等顺境的考验,更要经受挫折、失败等逆境的考验。在座的每一名党员都是在党组织的关怀教育下成长进步的,对组织始终要怀有感恩之心,更要有忠诚老实之心。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就是要心怀“畏民”、“为民”之心,珍惜同事之缘。二要表里一致。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表里如一,内外一致,要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有些党员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言行不一、阳奉阴违,不仅是对党和组织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诚实是立身、立言、立行的基础,是铸就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重要基石。领导干部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形象,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靠其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要始终坚持把诚实务实作为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克服私心杂念,塑造高尚人格,真正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三要行为一贯。作为共产党员,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推动***发展,干好各项事业,就是需要一门心思、一个心眼、心无旁骛的精神。现在有些干部,精于钻营、衷于取巧,看是“成熟”圆滑,实际上这样的干部难以干出真正的业绩,也走不长远。算历史账、算总账、算大账看,老实人不吃亏,我们要乐于、敢于做老实人。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