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萍:曾国藩的用人艺术(2)

摘要: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术,在中国历史上少有能出其右者。同治七年,左宗棠给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请求皇帝下一个诏书,让全国的封疆大吏,以及凡有提拔任用权的人,都向曾国藩学习,学习他的“知人之明”。曾国藩在识人、用人方面到底有何过人之处?敬请收看首钢党校张雪萍老师的生动讲述。

同时,曾国藩考察人才,识别人才还有诀窍。

大致说来,考察人才之道,应该看他的志向与趣味。志向、趣味低下的人,安于现状,囿于世俗的陋规,因而越来越低贱污劣;志向和趣味高尚的人,向往先贤的辉煌功业,因此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尚明达。人才的优劣智愚,由志向趣味就可以区别开来。

怎么看一个人的志向和趣味呢?您别看他怎么说,您得看他怎么做。举几个例子,有一个人叫做罗泽南,长得其貌不扬,而且眼睛高度近视,他们家非常穷,穷到什么地步,据说他的一件袍子典当了七八次,是当地当铺的高级VIP会员,太穷了。

有一回罗泽南外出考试去了,考完试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一进门发现他老婆坐在炕上哭呢,为什么呢?原来他离家考试期间,家里遭遇天灾,庄稼颗粒无收,三个活泼可爱的儿子都生病了,没有钱医治都死了,所以他老婆就哭,眼睛都要哭瞎了。罗泽南一看到这种情况,家已经不成家了,老婆也这样了,孩子也没了,人生遭遇了重大的打击。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等到第二天,人家又早早起床,收拾好行装跟自己的同学一块求学去了。曾国藩就说这个人的意志力非常顽强,虽然家里遭遇那么大的打击,但是仍然不放弃对学业的追求,这人将来可成事业。果不其然,后来罗泽南成了曾国藩手下一员非常优秀的将领。

还有一个人叫做江忠源,曾国藩一见他,就说这个人是奇才侠士,将来必定忠烈而死。怎么回事呢?江忠源有一次去考科举,考试前结识了一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但是,考试要很长时间,考试的环境不太好,他这个朋友就生病了,死了。考试完之后,江忠源亲手扶着朋友的灵柩,走了上千里路,把他的灵柩送回家乡。后来他又一次去考试去,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又把同学的棺材送回去了。再后来他当了一个县官,为官非常清廉,连小偷都不愿意光顾他们家,因为实在是没什么可偷的。再后来江忠源投靠曾国藩,成了曾国藩手下一员非常优秀的将领,还曾经立过大功,打死过太平天国的王。但是后来他所守的城池被太平军团团围住,江忠源投水自杀,忠烈殉国。正好印证了当年曾国藩对他的评价,奇才侠士,忠烈而死。

还有一个人我们比较熟悉,刘铭传,刘铭传本来是李鸿章的下属。话说太平天国已经被剿灭了,有一次李鸿章带着自己的心腹爱将一起来拜访曾国藩,那天正好是中午,据说曾国藩在睡午觉,结果这几个人在客厅等,等了好半天曾国藩也不出来。刘铭传就跟李鸿章说,李大人您看,我们等了这么久曾大人也不出来,这要是在战争期间不是贻误战机吗?话刚说完,曾国藩推门进来了,跟李鸿章交代完任务之后,就把李鸿章手底下的几个人打发走了,然后对李鸿章说,你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刘铭传,这人身上有一股威严之气,威严雄伟,确实我让你们等那么久是我的不对,但是那几个人都不敢指出问题的要害,只有他说出来了,所以这个人将来可成事业。果不其然,后来刘铭传成了福建的巡抚,又成了台湾的首任巡抚。所以您看曾国藩怎么识别人才,通过人的所作所为,观察他们的志向和趣味,这叫识别人才的智慧。

第三,要有容人的肚量。

作为领导还需要容人的肚量,你手下的这些人,他们的性格脾气往往和您是不一样的,他们工作当中可能会犯一些错误,有的时候甚至还会顶撞你。昨天刚学了一句话,说人才有用不好用,人才都是有脾气不好用,虽然有本事但是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曾国藩在这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最突出的一件事情是他处理和左宗棠的关系。左宗棠也是湖南人,这人很聪明,但是性格比较高傲,给自己起了个号,叫做今亮,今天的诸葛亮,可见非常高傲。

左宗棠科举考试不顺利,到40岁才考中举人,而这时候,曾国藩已经成为朝廷二品大员了。左宗棠常常为自己的命运不平,总是感叹,我这么聪明,曾国藩比我差远了,都成为朝廷二品大员了。有一次,曾国藩路经湖南,和亲朋好友聚会,这些文人才子无所不谈,谈政治军事文化,谈得很高兴。曾国藩发现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左宗棠总是发表一些惊人的观点,大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态势,而且每次曾国藩说啥,他都表示不同意,曾国藩说东他就说西,曾国藩说南他就说北。聚会结束之后,曾国藩就把左宗棠拽住了,说我有话要送给你。

什么话呢,叫做“季子自鸣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季高是左宗棠的字,你呀自称很高明,既不在朝廷上当官,也不在山林里面隐居,跟我们意见常常不一样,言下之意是说,你今天有点过分,你干嘛总针对我啊,总跟我唱反调。

左宗棠也不客气,笑呵呵地回敬了一句,“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你经济又何曾?”曾国藩你作为朝廷的二品大员,你何曾知道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明显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曾国藩并没有跟左宗棠计较,反而找机会去保举他。后来左宗棠也觉得自己在科举方面没有什么前途了,就放弃科举,转而到湖南巡抚做了师爷。当时的湖南巡抚叫做骆秉章,他很欣赏左宗棠,把湖南巡抚上上下下的事情都交由左宗棠处理,左宗棠处理地非常好。当时的湖南人都戏称左宗棠为“左都御史”,因为骆秉章只是右副都御史衔,这个绰号形容左宗棠的权威比骆公还高。

据说,有的时候左宗棠可以不经过骆秉章的同意,直接以湖南巡抚的名义给皇上上折子。有一天,湖南巡抚衙门来了一个客人,是当地的二品武官。这个武官进门之后对骆秉章很恭敬,磕头行礼,起来一看左宗棠坐在那,只是随意问候了一下。然后,这三人就开始讨论工作,临走的时候这个武官对骆秉章很恭敬,作揖表示告辞,没有搭理左宗棠。这个时候左宗棠可火了,大吼一声,你给我站住。这个武官也不客气,说干什么。左宗棠就说了,湖南大大小小的武官,哪个见了我不恭恭敬敬,你呢,进衙门不向我磕头行礼,出衙门不向我作揖表示告辞,你这是何道理?言下之意,我都“左都御史”了,你怎么对我这么不客气。没想到这个武官也不客气,说大清朝有大清朝的章制,我们武官再贱也不比你师爷贱,更何况我是二品武官,你只不过是没有品级的小师爷,我凭什么向你行礼?人家说的是事实,左宗棠顿时语塞,气得是两眼突出,青筋暴起,稍微停顿片刻抬脚就踹,踹了这个武官一个大马趴。二品武官竟然被小师爷踹了一脚,骂了一顿,他回到家之后觉得这是奇耻大辱,立誓要报仇。这个武官把自己的惨痛经历跟朋友们说了,大家伙聚在一块儿给皇上写折子,说左宗棠把持湖南权政,为非作歹。

皇上拿到折子之后,立刻下令杀了左宗棠。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之前左宗棠对曾国藩不恭,曾国藩还是给皇上写了一个折子替他求情。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皇上一想,这家伙可能还真有点本事,既然你替他求情,那好吧,他就归你管了。于是,左宗棠就成了曾国藩的幕僚,曾国藩很了解他,左宗棠属于什么人呢?才大而性格偏激者,有本事,但是性格脾气不太好驾驭。

后来发生了“曾左失合”的事情,曾国藩和左宗棠失合,为什么呢?在打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时候,洪秀全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洪天贵福继位,洪天贵福当时是一个16岁的孩子,没有什么本事。湘军围攻天京,洪天贵福就由大将李秀成保护着往城外冲,冲的过程当中两人走散了,李秀成被俘,洪天贵福下落不明。曾国藩就审问李秀成,问洪天贵福哪儿去了。李秀成心想,我这么有本事的人,武功那么高强都被抓住了,他一个16岁的孩子肯定是被马踩死了,或者是被火烧死了。他就跟曾国藩说,洪天贵福已经死了。曾国藩也没有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就给皇上写折子,说洪天贵福已经死了,被火烧死了。可实际情况是,洪天贵福没有死,被难民给救走了,这消息让谁得到了呢?让左宗棠得到了。按道理来说,曾国藩对你有恩,你得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曾国藩,让他有一个补救的机会,但是他没有。他直接给皇上写折子,说洪天贵福明明没死,曾国藩非得说他死了,这不是向您蓄意邀功吗?可想而知,当时是同治皇帝,慈禧、慈安垂帘听政,当二位太后拿到这个折子的时候,对曾国藩会是一个什么评价。

后来,曾国藩就说,“左宗棠这个人以德报怨,我心里不可能没有怨意,但是我经常提醒我不要因为这件事和他作对”。毕竟我们都是大清朝的股肱之臣,我跟他作对,于朝廷不利。即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在该用左宗棠的时候,曾国藩还是毫不吝啬地保举他。新疆大小和卓叛乱,曾国藩跟人讨论,说现在谁能平定得了这个叛乱?底下人就说,大帅您别不高兴,按照我们的想法,这个事只有左宗棠能胜任。曾国藩一拍大腿,正好说到我心坎里面去了,立刻给皇上写折子保举左宗棠。

再后来,曾国藩已经去世了,有一次左宗棠和自己的幕僚聊天,有一个幕僚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说左大人,曾大人对您有恩,您却对不起人家。这时候左宗棠也心服口服地说,“曾国藩在世的时候,我非常瞧不起他。但是他去世以后,我越来越尊重他”。但是这时候跟再说对不起已经没有机会了,曾国藩已经去世了,那怎么办呢,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后代非常提携,尤其是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受到左宗棠的诸多提携。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