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意 (3)

读懂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意 (3)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设计

围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框架及新特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战略设计。首先,重新评估、审视与制定突出发展新导向的经贸政策目标。重新评估审视发展导向的目标,把现代国际经贸的先进经验做法融入到经贸战略的顶层设计框架当中来。一是要求我们立足于全球价值链,以提升价值链为导向制订经贸政策;二是要融入注重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包容发展和重视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三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我国必须统筹考虑诸如产业升级、民族经济、自主创新、经济、安全、社会政策、减贫等重大问题。但另一方面,这些目标的融入并不意味着国家要对市场经济进行系统的干预,任何保护干预都应当有一定的期限,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达不成目标,就应彻底转向开放和竞争。四是要求我们考虑到全球贸易协定与规则,包括已经存在的和演进中的约束。

其次是强化政策决策与执行的协调机制。开放型经济发展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推进,难免出现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利益受损的情况,因而需要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互利共赢。为此,完善政策决策与执行的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包括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的协调、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的协调,以及开放型经济组织机构的协调。

再其次是完善和优化度量指标和数据。有效地监控开放型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实施,需要以相关指标数据来衡量,如贸易规模、贸易质量,从传统的规模贸易过渡到增加值贸易,FDI流量与类型,贸易与投资壁垒。还有在国际贸易谈判当中,要有攻势利益以及守势利益,对行业部门的竞争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数据,还包括文本,如相关国际贸易投资协定、规则与条款。

第四是确立新优势与新利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在于确立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与新利益。一方面应明确各经济部门的竞争新优势,如农业部门应重点发展蔬菜、花卉、水果、鱼类等农产品;制造业部门应优化发展铁路、能源、信息技术、装备等;建筑业部门应加快发展工程承包与劳务承包;服务业部门应提升发展电子商务、中医药、旅游、海运等,从而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应重视开放过程中的新利益,主要体现为自然人流动、反倾销、出口管制及投资安全审查等。

第五是创造新动力与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键在于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机制。为此,一方面应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入,继续加快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推动GPA、EPA等多边贸易协定;继续加快RCEP、TTP、FTAAP等区域经贸协定谈判,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推动中美、中欧BITs谈判,建立及高标准FTAs网络。通过积极开展双边多边谈判,倒逼国内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与国际规则接轨。另一方面应加快内部制度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以行政审批制度、贸易便利化、投资体制、服务业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离岸金融等为制度创新重点的自贸试验区建设,鼓励各类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专项示范区、综合试点与基地建设,总结可复制的经验与做法并进一步在全国范围推广。

第六是确定优先改革领域。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改革涉及领域很多,应合理制订改革时间路线图,而优先改革的领域主要包括:一是有关贸易便利化的改革,如海关特殊监管区改革、跨境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等;二是有关投资便利化的改革,如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行政审批制改革等;最后是有关开放载体的建设及改革,如“一带一路”经贸产业园区或经济合作区等。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