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求知与求道相统一。学问有大境界和小境界。求知求真是学术研究层面的境界即小境界,可以用王国维《人间词话》讲的学问境界来评说。即古今之成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做学问成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方向;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做学问成事业者,必须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反复追寻研究,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感悟和超越。这是讲“求知求真”层次的学问之道。而求道求善求美是大境界,也就是在道德层面讲的学问之道。学术是与道德、使命,与国家、时代的命运相关,如果背离这个大前提,其他的讨论都是技术层面的,而不是在道德层面讨论的大学问。学者不仅要研究学术,还要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三是日进与日新相统一。学问之道,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价值论的问题,也是个人修养问题。做学问基础在于继承、积累和吸纳,生命力在于追问求证、创新超越。古人讲:“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作为一个学者,要不断地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者就会每日都有进步,不追求新知识者相对而言就要退步。从党员干部讲学习、讲政治的角度来讲,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经过长时间艰苦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获得和保持的。共产党人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既是改造客观世界、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改造主观世界、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按照加强党性修养的要求,党员干部应讲政治以养大气,多读书以养才气,不媚俗以养骨气,淡名利以养正气,敢担当以养浩气。只有遵循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方法,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终生不懈、修养不止,以日新求日进,才能在积累中实现升华,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人生修养无止境,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讲,他对世人曾有“四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这句古老的忠告,今天读起来,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并引以为鉴。
(作者系吉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