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 机制的发展与中国的区域战略应对(2)

TPP 机制的发展与中国的区域战略应对(2)

二、美国推动TPP谈判的战略意图

美国是TPP各谈判方中首屈一指的经济体,其经济规模超过其他11个谈判方之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2012年美国的GDP约为15.68万亿美元,比TPP谈判方中的第二号经济体日本高出近10万亿美元,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11个TPP谈判方的GDP总和约为11.88万亿美元。

因此,美国推动TPP谈判的战略意图对TPP机制的未来发展前景具有近乎决定性的影响。具体而言,美国之所以大力推动TPP谈判,其中既有推进“亚太再平衡”(Asia-PacificRebalance)的外交战略考量,也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美国对TPP谈判的大力推动始于奥巴马第一任期伊始的2009年。在宣布参与TPP谈判的前夕,奥巴马政府在亚洲实施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行动。2009年2月,希拉里·克林顿一改美国国务卿上任后首次出访目的地必为欧洲的传统,将首次出访的目的地定在亚洲,宣布美国“既是跨大西洋也是跨太平洋大国”。与此同时,希拉里·克林顿和时任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携手大力主张推动美韩FTA谈判,并积极卷入南海争端,声称“南海的航行自由、亚洲海域的开放度和对国际法的尊重关乎美国的国家利益”。2009年7月,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reatyofAmityandCommerce),为美国参加东亚峰会铺平了道路。

经过一系列的政策铺垫,奥巴马于2009年11月13日飞抵日本,开始了其上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随后,奥巴马相继访问了新加坡、中国和韩国。虽然奥巴马在就任总统的第一年内即实现首次访华,且此次亚洲之行的几站中在华停留时间最长,但从行程安排上不难看出,奥巴马在显示对中美关系重视的同时,十分注重避免给外界留下美国和东亚盟国的关系被置于中美关系之下的印象。恰在此次亚洲之行期间,奥巴马选择在其开始访华的前一天,在其出席的首次APEC峰会上正式宣布美国将参与TPP谈判,更是充分表明了美国“重返”亚洲和高度重视东亚盟国的政策姿态。

对于“10+3”和“10+6”等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区域合作机制,美国政界和学界并未掩饰自身的担忧和不满。奥巴马总统在宣布美国加入TPP谈判时,明确表示希望TPP成为21世纪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最为有效的机制。

在亚太地区大力推动TPP谈判,最终以其取代“10+3”和“10+6”等既有机制,是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最具影响力的具体途径。尽管美国政府从未公开声明推动“亚太再平衡”意在制约中国的影响力,但外界对此的猜测从未平息,而美国自身的政策动向也无法完全排除这种可能———近年来美国政府多次明确表示要将战略重心从欧洲向太平洋转移,并辅之以在亚太地区展现实力,试图以此消除盟友对其安全承诺的怀疑。在奥巴马因政府停摆未能参加2013年10月的APEC峰会后,为显示其重返亚洲(PivottoAsia)的战略决心未变,美国于10月底在南中国海争议海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美国大力推动TPP谈判与APEC的松散化不无联系。在APEC成立之初,美国曾寄希望于以其为制度平台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谈判。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美国对以APEC为平台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谈判丧失信心。而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更是将APEC作为讨论全球安全议题和反恐战争的讲坛。2003年,时任美国贸易代表强调,美国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视作未来推动贸易自由化的最佳路径。

2006年,小布什政府开始表示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的主张“值得认真思考”。直到奥巴马就任总统后,美国政府才开始考虑以TPP为平台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并很快付诸实施。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TPP谈判也有经济利益的考虑。奥巴马总统在2010年美国贸易政策制定中提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希望通过建立自由贸易体系开拓亚太市场,实现未来五年美国出口额的翻番,由此重振美国的实体经济,拉动就业岗位增长200万个。

推动TPP谈判正是美国实现这一计划的具体途径,重要目标之一即扩大对日本等经济规模较大的TPP谈判方的商品出口。TPP谈判以高水准的贸易自由化为目标,要求日本等谈判方在货物贸易领域遵循所有商品项目逐步降低直至最终取消关税的原则。

作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的重要一环,美国势必借助TPP谈判敦促日本等国推进贸易自由化,对美国商品进一步开放市场,从而逐步缩小美国对外贸易逆差。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