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组合拳”: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坚决取消审批事项,给市场和市场主体“松绑”;直接面向基层、面广量大的经济社会事项,果断下放基层、转移到社会;必须保留的审批事项,应该规范程序、优化流程、公开透明、提高审批效率。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的同时,将创新监管和优化服务并重,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真正做到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市场主体和社会活力的“加法”“乘法”。进一步打破部门利益的藩篱,增强自我革命的责任感紧迫感,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基层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更加有力、更为精准地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使改革更好地契合民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强化统筹协调,推行“三个清单”。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制约行政权力、规范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要注重改革的整体设计、统筹实施,切实解决改革措施部门化、碎片化,部门之间、上下之间不联动、不协同、不配套、不落实等问题。
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加快清理和修订时过境迁、束缚企业创新创业的法规、文件,进一步取消或下放投资、创新、就业等领域中社会普遍关注、“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项目,最大限度地做到“减量、提质、增效”。
整治“红顶中介”,培育社会组织。通过事业单位改革和行业协会“去行政化”,切断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利益关联,发展公开透明、有序竞争的中介服务市场;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增强其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及承接政府转移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
推进监管机制和方式创新,着力优化政府服务。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过程和结果监管转变,放、管措施同步出台、同步实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同时,积极搭建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公共平台,实现服务便利化、集约化、高效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