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说哲学与话语改革的辩证关系(3)

透说哲学与话语改革的辩证关系(3)

三、改革解放人的本质实现辩证关系转化

改革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转化为人的本质的运动规律,既解放作为生产力主体又解放作为哲学主体人的本质的革命。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发动改革既制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解放思想就是解放思想的主体人的本质,实事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求是就是探究生产力发展和解放的客观规律。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就是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使命赋予人的本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战场上解放生产力的主体人的本质,为作为哲学主体的人的本质的解放创造条件。

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努力寻找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念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经过。因此,江泽民同志又及时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的本质作为生产力主体和哲学主体的职能都得到充分发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原则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则也就是不仅要把人的本质作为创造社会价值的真正主体,而且要把人的本质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能够真正把经济社会转入以人为本的轨道,实现科学发展。

人的本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把改革推进到全面深化的新阶段,进一步解放人的本质主体。人的本质不仅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存在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而且人的本质作为哲学主体存在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解放和发展以人的本质为主体的社会生产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牵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巩固。这是对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对人的本质解放和发展规律探索的概括和总结。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整体进行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在以什么为动力的根本问题上并没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共识的条件下,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常能形成高潮。这也就使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战场,因为贫穷而致使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我们的改革正是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一脉相承,终于探索到了坚持改革解放和发展以人的本质为主体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一系列辩证关系实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我们党从毛泽东提出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当做全局性问题进行研究,到邓小平提出生产关系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为标准,再到习近平同志提出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牵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完善上层建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也就揭示出了生产力主体人的本质的运动规律。只要能够透说哲学,也就拥有了改革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