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理性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定要理性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现在有些人对新常态出现不同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简单化、静态化、片面化、绝对化和泛化的偏差

◆新常态不是自然形成的,特别是经济发展得比较合理的新常态,更需要经过艰苦努力

◆新常态不是不要 GDP,而是要以人为本、成本更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好、成果公平共享的GDP

◆现阶段中国是不是所有方面都出现了新常态,这需要经过深入科学的研究以后才能准确断定和说明,不是简单地套用一下“新常态”的概念就能了事的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别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但是现在,有些人对新常态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简单化、静态化、片面化、绝对化和泛化的偏差:不是历史、动态地而是固定、静态地理解,以为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保持静止不变的状态、增长速度保持年年固定不变的中高速度;不是全面、准确、辩证地而是简单、片面、绝对地认识,以为新常态只是增长速度新、能够自然而然出现和保持的状态,可以心安理得、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无需作出艰苦努力;以为新常态不是只指经济发展的态势,而是泛化到其他领域。这些偏差,极不利于正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采取合理的对策,甚至可能成为有些人从“GDP崇拜”一个极端走向 “去GDP”另一个极端的借口,必须予以澄清、纠正。

旧、新常态本身不存在好坏、对错之分

从语义上来看,所谓常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正常的状态(跟‘变态’相对)”,变态则是“不正常的状态”,这种理解可能不是十分准确。因为,常态仅仅是对事物状态的客观界定,不存在对这种状态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观价值判断,而正常不正常则不仅是对事物状态的客观界定,更是对这种状态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观价值判断,人们往往认为正常是正确合理的、不正常是不正确不合理的。常态应该是通常(平常、经常、时常)存在(出现、发生)的状态,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稳定存在的状态和变化发展的态势;非常态(也称“反常态”)则是偶然出现的少数情况或者状态。无论是常态还是非常态,都只是指事物存在的客观状态,本身并不包含对事物状态好坏、对错、褒贬的价值判断。旧常态(也称“老常态”)是以往的一段时期内持续稳定存在的状态和变化发展的态势,新常态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持续稳定存在的状态和变化发展的态势。

旧常态、新常态是客观地指过去的状态、现在和将来的状态,都是中性名词,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如果对旧、新常态进行价值判断,都可能得出好或者坏、不全好或者不全坏的结论,旧常态不一定必然是坏的,新常态也不一定必然是好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 “两低一高”(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状态,被称为从来没有过的“新经济”,相对于现在的美国经济发展状态,则被称为“旧常态”;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经济进入了经济衰退、失业严重的所谓“新常态”。如果对美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作出判断,显然20世纪90年代的 “旧常态”比2008年以来的“新常态”要好得多。可见,旧常态并非一定不好,不一定都要转变为新常态,只有不好的旧常态才需要转变为好的新常态。所以,不能认为中国各个方面的状态都要像经济发展一样,由旧常态转变为新常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