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反腐辩证法

中共的反腐辩证法

在反腐高压之势下,公众对中纪委的一言一行都保持高度敏感。不久前,中纪委网站一句“反腐败是把双刃剑”,激起了外界的强烈反响,“反腐要转向”的论调也随之而生。

其实,“双刃剑”只是一种典型的辩证思维——“打的是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疼的是组织,损害的是党的形象”。从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并重到“树木”与“森林”分清,再到“破”与“立”结合,在中共的反腐理念里,辩证法无处不在。只有理解这些辩证法,才便于厘清反腐形势,认识反腐走向。

“树木”与“森林”分清

重点盯住“三类人”

观察纪委最近的动作不难发现,对人大、政协副职的查处,人数较之前少了许多;而对手握实权、年轻并看似有前途的官员,查处力度不断加大。

这一趋势,在中纪委网站的一篇文章里得到了印证。

《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一文,将能不能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定位为“关系到纪律检查机关能否完成中央交给的目标任务”。

“树木”与“森林”的关系,简单理解,就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那么,今后反腐的重点在哪儿?上述文章直截了当指向“三类人”:要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

除了从原则上划出重点,在操作层面上,中纪委也给出了明确的“套路”:三种情况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必须马上严肃处理;有两种情况的要重点关注,抓紧处理;有一种情况也要认真对待,不能放过。

在中纪委看来,另外一个重点是班子:“班子问题最重要,不管是哪个地区还是部门,都要先分析掌握班子情况。”

这一思路在最近公布的2015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专项巡视反馈情况里得到了体现。在被巡视的26家央企里,除了中国电科、国电集团两家企业之外,其余均被直接指出了领导人员的违纪问题。

从领域来看,依然有反腐重点。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向本报表示,当前以央企、追逃追赃、军队等为反腐重点,这是在清理存量;而遏制增量的手段主要是抓早抓小,防线前移。

显然,“树木”与“森林”也是一种局部与整体关系。因此,“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把查办腐败案件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大局结合起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达到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的效果,已经成为纪委的反腐思路。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