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法治,就是抓经济发展

抓法治,就是抓经济发展

当下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法治环境的竞争,良好的法治环境是首要的经济发展环境。唯有不断提高地方法治水平,才能赢得新一轮的地方经济竞争。所以,对于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必须切实树立一种“抓法治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

改革发展,法治不应缺席

促进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的核心主题,在过去也一直被视为一个纯粹经济学的问题,似乎与法学或法治无涉。足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我国的法治建设似乎并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甚至可以说始终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蓬勃生机和迅猛发展形成鲜明对比。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往往过度迷信政绩考核“发展第一”,甚至把GDP当作政绩考核的唯一标准,认为讲法治、讲规则、讲程序就会阻碍经济发展,要改革创新就必须突破法治框架,实践中也普遍存在着将法治与改革发展相对立排斥的观念和认识。有的地方党政领导人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过度追逐“政绩工程”,甚至完全抛开法律的约束,随意执法、滥用权力,随心所欲地推进所谓的“跨越式发展”。

在“改革与法治”已成为当下中国两大鲜明的时代主题这一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法治与经济发展、法治与改革之间的关系?又应当如何更好地发挥法治在促进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理性对待。

透过我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我们发现法学和法治事实上从来没有也不应当缺席其中。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发展中存在的违法犯罪问题尤其是较为严重的经济犯罪问题,明确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战略思想,并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工作方针,这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的开始。只不过,当时我国法治建设刚刚起步,在相当一段时期仍然主要依靠政策来推进经济改革。而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搞市场经济之后,法学界随即就提出并深刻地论证了“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重要论断,由此不断凸显出法治在经济发展和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如今,“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理念可以说已成为常识。人们已经普遍认为,法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构建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保障。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首要的经济发展环境

产权的界定是市场有效运行的关键,产权保护也是企业投资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或始终处于不稳定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投资者还会继续进行大量投资。而实践中投资者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往往来自于政府的违法征收、权力寻租、违约甚至掠夺等行为。因此企业产权的有效保护需要制定健全的法律,也需要依靠政府优良的执法,以及法院检察院公正的司法,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确保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促成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强调产权保护与合同的履行,最关键的是要靠法治,唯有健全的法治,才可使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合同得到切实履行。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社会治安、充分的产权保护、以及严格的执法和公正的司法之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从而不断通过提高法治水平来吸引投资,为广大投资者创造公开透明、稳定和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可以说,当下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法治环境的竞争,良好的法治环境是首要的经济发展环境。唯有不断提高地方法治水平,才能赢得新一轮的地方经济竞争。所以,对于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必须切实树立一种“抓法治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即便从经济学的视角,当下中国经济的新发展需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 “创新驱动”,从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转向靠深化改革来形成“制度红利”,促进经济内生增长。而要全面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同样要靠法治,尤其是需要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唯有健全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法律体系,以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来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