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核心要点:

■ 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具有统一性。从中日两方面来看,14年的抗日战争都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局部抗战是全国性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性抗战是局部抗战历史的继续和发展。

■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

■ 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

■ 中国共产党发起并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将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为搞好纪念活动,把控好主题导向,需要正确认识把握以下四个重大问题。

一、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关系

认识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关系,首先要厘清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七七事变,长期以来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但在学术界,大多数人形成的共识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开端,二者之间即为局部抗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关系。

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具有统一性。从中日两方面来看,14年的抗日战争都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局部抗战是全国性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性抗战是局部抗战历史的继续和发展。从日本方面来看,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无论侵略中国的政策、步骤、范围、手法如何变化,它始终遵循和坚持企图灭亡中国并征服亚洲的“新大陆政策”。其所图谋的不是通过战争获取局部利益,而是通过局部侵略向全面侵略发展,吞并中国乃至亚洲。从中国方面来看,九一八事变后,即开始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救亡运动。不管过程多么漫长、道路多么曲折、斗争多么复杂,全民族抗战的方向坚定不移,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潮流不可阻挡。大敌当前,全国各阶级、各政党,尤其是国共两党,不能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共产党由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民党则由对日不抵抗到抵抗,由消灭共产党到接受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是在局部抗战期间逐步实现的。而从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尽管国民党内有叛变、动摇,国共之间有磨擦、冲突,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下来了,全民族抗战坚持下来了。总之,我们不应将七七事变前后割裂为两个不同性质的发展阶段,否则就斩断了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

另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又具有重大差别。这种差别的突出表现,就是七七事变前后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具有实质性变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仍然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无论是国民党内部,还是国共两党之间,矛盾和斗争都十分激烈。虽然国共两党都做了一定的抗战准备,尤其是共产党抗战最早、最坚决,也最积极,但军事抗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和上海等地区,规模、范围、投入都比较有限。七七事变之后,国内阶级矛盾让位给中日民族矛盾,国共两党转变为合作抗日。这个转变非常重要,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形成,全民族抗战的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它的巨大凝聚力在这个时候最充分地显示了出来。全国性抗战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是局部抗战不可比拟的。

总之,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是抗日战争两大发展阶段,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全国性抗战,也要充分肯定局部抗战,二者不可偏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