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经济体“新平庸”与我国应对方略

发达经济体“新平庸”与我国应对方略

与中国经济出现结构性减速这样的新常态相比,发达经济体面临的新情况是什么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将其概括为“新平庸”,其特征是一种持续的低经济增长和高失业率状态,它影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经济体,而且“新平庸”还受到来自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各国央行不同步的货币政策威胁,全球政策制定者还面临金融危机遗留下来的高债务和高失业率等难题。

“新平庸”首先是潜在增长率下滑。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危机前(1999—2007)年平均增速为3.89%,危机后(2008—2013)为2.8%,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同时,危机使得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更加严重,平均增速由危机前的2.63%下降到0.51%。

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自2007年开始,美国的潜在增长率水平逐年下降,并导致2014年的美国GDP水平较之2007年作出的预测值低近5个百分点。欧洲的状况显然比美国糟糕。据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1992年—2007年,欧元区GDP实际年均增长率为2.08%。而在危机开始的2008年和2009年两年,其经济就出现了较美国更大的衰退,年均增速为-2.03%。在此后的2010年—2019年,欧元区经济虽然可能有所平稳,但年均增速仅为1.12%。低速增长成为常态。

其次是低通胀率与低实际利率。美国与欧洲地区的经济体都存在一个较低水平的通胀率,大约都在2%附近。美国实际利率平均水平由20世纪80年代的5%下降到90年代的2%,21世纪实际利率只有1%,而从雷曼破产之后,美国实际利率水平只有大约-1%。欧洲地区的实际利率也从由20世纪90年代的4%左右下降至21世纪初的负值。

第三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1900年—2012年,美国年均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一个倒U型发展。在经历了1930年—1970年的快速增长阶段后,直到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处于下降阶段。而欧元区主要经济体虽然各自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不尽相同,但都处于下降趋势,并且欧元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第四是债务水平居高不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在2007至2013年间,所有七国集团成员国的政府债务与GDP之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和发达经济体整体的该项指标分别攀升了40个、29个、60个和33个百分点,这也导致了在危机后私人部门开始去杠杆的同时,经济整体的杠杆率还在继续上升,甚至在近年来增幅都未明显回落。

“新平庸”的原因

技术进步放缓、劳动人口减少和“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收入分配趋势,抑制了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潜力与社会活力。造成长期停滞的原因,可以从技术、人口与收入分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技术。无论是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实践都表明,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在于技术进步。而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造成长期停滞的主因之一便是技术进步的放缓。如据美国经济学家戈登测算,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早已重回上世纪30年代前的历史低位:1980年至今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速仅为0.5%,约为1930年—1980年间增速的1/3。另有研究显示,欧洲、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自身的创新能力有限,而对美国的知识技术外溢依赖较高,所以也步美国后尘,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程度不同的生产率增长减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