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以中国人民的胜利结束的抗日战争,从参与程度、组织动员和能动性的发扬来看,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广泛参与的人民战争
回眸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次次反侵略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抗日战争与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首次实现了全民族的广泛参与,形成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很快霸占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华北渗透,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面对寇深祸亟、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要想战胜日本侵略者,非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不可。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目标,担负反帝反封建历史重任的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民族大义,以博大的胸襟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其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及时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召唤下,抗日战争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终于团结起来,中国人民的力量终于凝聚起来,实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举国奋起。在伟大的民族抗战中,无数群众投身抗战,支持抗战,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救国洪流,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的战争
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不是天然形成的,它是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动员,使潜在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毛泽东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民众如没有组织,是不能表现其抗日力量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都为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作了宣传动员工作。蒋介石一度宣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面对已经出现的日军侵略,国民党却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肯放弃反共政策。特别是到抗战后期,国民党不断强化独裁统治,军队溃败不已,逐渐失去民心。
动员人民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积多年革命斗争形成的成功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号召“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反对用单纯军事的观点去看待抗日战争,高度重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党组织团结一切进步力量,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动员和组织军民,还需要宣传达到战争政治目的的步骤和政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使战争的政治目的具体化,使人民群众具体知道怎么去达到战争目的,它与自己的切身利害有什么关系,以及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