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下基层,既是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问计于民、取信于民的务实之举,更是增强干部党性、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实需要。
当下,不乏一些领导下基层次数多了,由于政策等多种因素,没有为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觉得愧对群众,于是就“忽悠”群众,对群众乱表态、放“空炮”,导致很多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拖不决,使得群众反感。这样,不仅给基层增添了负担,也严重损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领导干部下基层,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口”无遮拦。首先,要了解民意,做好政策宣传。做群众工作不单是用钱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要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干部要深入群众、融入群众,了解群众期盼什么、需要什么,把问题摸清找准。对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根据政策耐心解释、积极向领导汇报,绝不能“逞能”盲目承诺,最后不了了之。
第二,要投入真情,在办实事、解难题上下功夫。群众的要求很朴实,也很实际,无非是女子就学就业、群众就医、道路交通、沟渠修缮、民事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合情合理的得到改善或解决,他们就肯定干部,因此,干部下基层要把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放在心上,力求做到“说了算、定了干”,这样才能听到更多真实的呼声,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永远跟党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干部要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面对群众要放下官架子,不打官腔,要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责,切务乱表态、放“空炮”,只有这样,方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