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结构失衡需要政府破解

养老机构结构失衡需要政府破解

17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数量达2400万,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000万。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已达到551.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目前养老机构空置率较高,全国平均达到48%,养老机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7月19日 中国广播网)

中国社会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为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话题。而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再想通过家庭养老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显然不切实际:对于养老责任,子女通常有心无力,他们没有时间、精力照顾四个老人;而且,人口的流动也必然导致了父母与子女的分离。此时,养老问题必须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和层面,才能找到解决的答案。家庭养老的温情脉脉,必然在现代化进程中被社会养老的高效率而取代。

之前,学者钱理群酝酿入住养老院的新闻,曾经引起过讨论。乐观者认为,钱理群的选择其实是一种社会养老的启蒙:养老本来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当人们老了之后,可以选择养老机构体面地度过晚年;而不必非要待在子女身边,成为他们的负担和累赘。这种解读本身没有问题,虽然人们依然怀念晚年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但是人们也开始更务实地看待养老问题——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如果子女没有能力,那么不如通过社会养老的方式,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既然,养老的目的是过上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既然,社会化养老可以实现这个目标,选择社会化养老也就是一个趋势和必然。

当然,社会化养老需要前提,那就是有合适的养老机构可以选择。人们之所以不担心钱理群先生入住养老院,并且还乐观地把这种选择当成是启蒙,是因为按照先生的身份和待遇,他选择的养老机构一定不会差。这是保证他晚年养老质量的前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可能没有这样的待遇和机会。那么,通过社会化养老实现幸福的晚年生活,就可能成为一种空谈——即便他们想要选择社会化养老,他们有的选择吗?

一个数据告诉我们,这个选择可能不乐观。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551.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这说明养老机构的总量还不够多。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些养老机构还出现了哑铃形的分布:两头大,中间小;豪华的养老机构多,条件较差的养老机构多,真正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实际需求的中档的养老机构反而少。面对这种哑铃形分布,老年人的养老选择就更加少。如果他们没有很多钱,或者不愿意选择廉价的养老机构,他们就面临着无养老机构可选的窘境。

如何解决养老机构中的结构性问题?首先,必须看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养老机构之所以呈现哑铃形分布,直接原因就是出于市场的考虑。由于养老机构投入大、回报慢,为了避免亏损,为了尽快地回收资金,养老机构就走上了两个极端:或是走豪华路线,通过高收费实现盈利;或是走廉价路线,通过节约成本实现盈利。可以说,养老机构的结构性问题是养老市场化的必然结果。这个问题,是市场自身难以解决的,至少在一个时间段内,市场不会做出有效调整。

此时,就需要政府对市场无法解决的结构性问题进行破解。一方面,通过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实现对养老需求的基本满足和兜底,在市场培育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给予社会化养老机构合理补贴,并引导社会化养老机构实现细分与准确定位,以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这就要求政府不能缺位,该提供的养老服务必须跟进,该提供的政策补贴必须跟上,同时也不能越位,最终养老需求的满足还是要靠市场,政府的所有努力,其实是在培育市场、引导服务。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