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崔瀚文: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变革(3)

另外从静态表现上来说,企业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开放,它的接口更加标准化。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企业很难做到信息的不透明,因为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哪怕薪酬,互联网上也有很多专门针对企业的评价网站、薪酬网站,都可以让人清楚看到这个企业目前薪酬福利是什么样,发展的情况怎么样,业务的水平怎么样。所以想要去隐瞒,还不如透明化、开放化,能够和我这个企业愿意去交流的这些人,提供一个比较标准化的结构,所以就很容易进行一些合作。刚开始说的是企业本身的一些特征。

第二个方面,互联网的到来,让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就是企业所涉及的领域,它的产品领域更加聚集化,不像原来,我们经常说一个企业要很多元化,那现在如果说是一个单点的,就像刚才说的产品小组一样,它针对某一款产品,这个产品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就一定要做到非常的专和精,才能保证它在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市场的全球化。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互联网到来之后,我们任何一个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去触及。然后,能够和消费者产生一个互动,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他愿意去搜,总能在网上发现你的产品。

第三,服务的社交化。因为一般来说,我们企业的服务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和一些客户进行互动?现在往往是采取一种社交化的手段,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粉丝经济这样一种方法。

另外,在内部企业的关系中,以前科层比较明显,但是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组织,还有是以知识为核心的一个组织。所以每个人在企业内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成为一个知识人就非常重要,因为知识就是占领着这个企业内部层级的一个制高点。

从企业与企业外部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发现第一个叫联盟化,企业和企业之间一般是以联盟的形式存在的,就是社会化协作的形式。你如果仅想靠一个企业把产业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部做到,这样的时代基本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像我们当年福特汽车厂一样,从左边推进来的全是铁矿石,右边出来的全是一个一个汽车,在这个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它是很大的壁垒,所以我们经常说这个叫帝王。是的,在这个时候,这个企业就像是一个封闭的罐头一样,它不需要去跟外面有更多的接触,但是现在互联的到来,可以让企业和企业之间更好地去交融。所以如果某一个企业还想把一个行业全部做下来的话,基本上这个企业肯定是等死了,所以是联盟化。

第二个就是社群化,更多地跟社群相结合,也跟网商、商邦很好地对应。另外,还有共振化和合作化。所以整体来说企业的关系是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多样,不仅是内部,外部也一样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多样。但是可喜的是,因为我们比特世界不断崛起(我们经常说世界是由比特和物质组成的),人类在互联网出现以前,或者说信息技术革命以前,我们所有的技术发展基本上都是针对原子世界产生的,我们的每一个桌子,我们的电脑乃至我们的眼镜,基本上都是由原子来组成的。那么现在就是比特的世界,信息的世界开始崛起。所以这一波创新创业浪潮,也是把握住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们看到跟互联网相关的,跟信息相关的这些企业,呈现出一个结果,就是指数级的增加;种群的出现极大的爆发;规模有很大的迁移,从原来的一些传统制造型或者说传统的企业,大规模地迁移到互联网上;实现了多样的聚合。

究竟信息时代的组织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这些年不断有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和思路。比如管理学家汉迪就在他的《工作和生活的未来》这本书中提到,未来是一种“三叶草”的组织,他用三叶草比企业,是由三个主要的系统工构成的,第一个就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要解决3S组织,3S就是intelligence智慧、information信息、还有idea概念,就是我们这个核心的系统就是由专家系统构成,要有智慧、有信息、有思想,这是一个核心。另外的两叶草是什么?一个是外包系统,就是包括一些组织、协调、服务的功能,还有另外一叶草就是人员流动系统,包括一些操作工、兼职工、临时工,这样的话整个三片草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三叶草”的组织。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里也提到要打造这种学习型的组织,他提出组织内部的所有人,应该共享信息,应该要有一个有头脑的领导,要有一个新型的战略。同时,他们倡导U型的理论,要求集体接受现在市场或者行业发生的一些变化,共同推进企业,共同思考企业未来的方向,以及现在和未来能够搭接起的桥梁。就是倡导这个组织在纷繁变化的形势之下,一定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外界环境的学习和内部内心的学习。

杰克韦尔奇很早就提出了叫“无边界”的组织,也是信息技术的革命让他意识到未来的企业其实是没有边界的,垂直的边界、水平的边界、外部的边界和助理的边界,他认为都是可以实现的。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提出阿米巴这样的组织形式。

刚才是比较著名的,那这些年其实跟组织变革或者说新的组织形态相关的书籍也特别的多,比如说有本叫《部落》,说未来企业是一个部落的形式,还有众包,也有阿米巴模式、海星模式,有轻公司,有混序,有共赢等等。我们看到了很多,回到理论上面,究竟企业的组织理论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过来的,我们发现,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基本上是管理学刚刚开始建立的时候,那时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这本书出来以后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随后法约尔写出一般管理理论,韦伯提出了科层制的理论。到了目前为止,科层制的理论还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每个企业的发展。这“三座大山”形成了一个古典的组织理论。

随着社会发展,从40年代到60年代,人们更多地意识到,其实不应该把一个企业仅仅当做一个机器,把每一个员工当做一个螺丝钉来看待,而是应该更多地回归到人方面去,所以这时候梅奥就做了著名霍桑实验,他提出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把人的需求分成很多的层次,推导这个企业组织理论往前发展。后来我们提到双因素的理论,X-Y理论,究竟人本性善还是性恶的这种讨论,也对于企业的组织理论有很大的发展。

从60年代至今,信息社会之后,更多的针对企业组织的新思考也出来了,包括组织决策理论、组织系统理论、新制度理论、社会协作理论、组织文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等。从社会的角度思考,从心理学角度思考,也逐渐进来了,钱德勒提出了企业成长理论,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大的创新,真正地把企业当做一个动物来看待,他提出了企业的生命曲线,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消亡期、衰退期等等,他把企业当做一个生命来看待。另外我们发现,汉南提出组织生态理论,真正把组织当成一个生态系统来看,这是目前最新的一些理论创新。

回顾:商业组织结构进化

我们又回过头去看,刚才只是说近100年的组织变革的发生,再往前看是不是还能找到一些什么思考,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组织的想法,那我们就回到了1940年往后出现H型控股公司、U型控股公司、M型控股公司等等。当然我们现在说的网络组织和虚拟企业,是1980年以后出现的。再往前推,在1760年左右,就是一个大机器、大工厂,工业时代的出现,所以因为这样的一种组织形态的出现,产生了科学管理这样一种理论。在大企业工厂出现以前是什么,就是工厂手工业,再往前是家庭作坊,再往前是个人手工业,就是最早的分工形成的时候。在1940年前,所以我们这时候就叫古典企业,他基本上是按照生产操作层次来进行进化。

我个人觉得这个还是不够过瘾,还应该再往前去看,所以我们倒退到了从人类出现以来。确实,原始人类基本上是以一种群体的形式出现,慢慢有氏族的组织,有长老的组织,后来出现了奴隶,因为氏族和群落之间不断战争,会吸收很多战败俘虏,慢慢变成奴隶,奴隶又经常会反抗,被反抗的奴隶主就遇到很多的麻烦,所以这时候简单家庭组织形式就出现了。简单家庭组织很像我们现在说的小组织,因为它也是一个比较稳固的家庭结构,所以当这种家庭组织出现之后,整个人类的组织结构形成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稳定期,一直到后来阶级、国家、民族、政党等等出现,到了现在家庭也还是整个社会基本的原细胞。

责任编辑:平晶晶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