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八路军游击队的地雷战,网上一些人往往嗤之以鼻,说那不过是被艺术化了的宣传,这些打击日军的方式简直就是小儿科的小打小闹,战果更是微乎其微,怎么能和国军痛快淋漓的大会战相比呢?更有甚者,网上还有人说地雷经常炸伤出村或回村的不知情的老百姓,加上威力小,炸不死日军,所以,游击队都不愿意用。
事实上,关于地雷战、地道战的成果很多史料都有过描写,有很清楚的记录,比如萨苏先生在其作品《国破山河在》中关于地雷炸坦克、炸战车,以及地雷制作原理、地雷的作用、是否有误炸等有过很精彩的描写,并配有照片和图解(见126—131页《九地伏兵》和302页的《“土八路”的神秘武器》),可谓有图有真相,有兴趣的可以去看萨苏老师的原文。
另外,一些到过敌后抗日根据地考察采访的外国记者也做过关于游击队地雷战的介绍。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被八路军营救到敌后根据地、并一直以非共产党的外籍人士身份参与根据地工作的燕京大学教授、英国人林迈可曾对英国记者斯坦因介绍根据地民兵的地雷战:“有个民兵——他跟另外十五个或二十个民兵在去年秋季大战时期打死大约三百日军。大部分是用精巧的埋置地雷的方法打死的。”“地雷战发挥着伟大的作用,给予日军很多的伤害。民兵的确是地雷布置的创造者。上次敌人在我们这个区域里进行大攻势的时候,他们打算攻入一个大村庄,但是只敢接近外围,因为民兵把地雷布置得很好。结果他们只烧了一座房子,没有能够进入村庄。可是他们损失了三十六个人。”[1]这是一个英国人对另一个英国人说的,真实与否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从林迈可的描述中,你还觉得地雷战那种让敌人不敢前进的情节是编造和夸张的吗?
美国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考察了晋察冀根据地之后,对地雷战有过生动的描写,其精彩程度不亚于电影《地雷战》:“在某些地区,地雷战已发展为一种美妙的艺术,沿公路的战略据点附近都有地雷区。每个地雷都用绳子作导火线,通向砖砌的地下保护管,连在一个简陋的‘开关’上。这个‘开关’或在农民家中,或在附近的岗哨。当敌人纵队踏进地雷区时,放哨的人就轻轻拨动‘开关’上的引线。地雷爆炸时就像弹球机上的光,那些手足无措的敌人为了脱离雷区拼命来回奔跑。”[2]你能说地雷战没有威力吗?这是福尔曼亲见的景象,不应该是艺术化的夸张吧?因为他写那本书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中国《地雷战》这部电影。
还有一个被根据地人民营救的美国飞机轰炸手布希,他在敌后根据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亲眼见证了中共部队对日作战的努力。他回到美国接受纽约《下午报》采访时提到了根据地民兵制造武器时说:“在制造手榴弹和地雷方面,中国人表现了真正的创造力。他们利用铁铸的器皿、玻璃瓶子、陶器和凿空的岩石作为装置爆炸物的东西。虽然这种手榴弹和地雷很简陋,但用于抵抗日寇却有良好的效果。”“和美国的装备相比,这种武器是原始的,但令我感动的是这些人能够尽善尽美地利用他们手头左右的东西作战。我由不得想到假设他们利用我们一些重机关枪和迫击炮,他们要做出多大的战绩呀。”[3]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