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化变革2.0时代 (3)

中国新文化变革2.0时代 (3)

文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成为新文化变革的核心

市场主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然同时要求市场管理制度的创新。文化生产力的全面解放有赖于文化生产关系的全面转变;中国新文化变革的伟大实现有赖于国家文化制度的全面创新。先进的文化生产力与落后的文化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落后的文化生产力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之间的矛盾;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不能实现之间的矛盾。新文化变革就是要为解决和克服这些矛盾提供全新的智慧和制度安排。正在深入发展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是一次由执政党推动的在文化领域里进行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的制度革命与创新,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变革。不是全盘否定和彻底革命。而是主动寻找文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克服在制度选择上的路径依赖,超越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制度设计上的历史局限性,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的制度选择,这是与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新文化变革运动最大的、根本性的区别。

中国新文化变革运动的新走向

中国正在经历着的这场深刻的新文化变革运动是从文化产业开始的。文化产业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中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形态,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创新和实现。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新文化变革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新的走向。

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寻求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新文化变革是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发展多样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和深入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决定了中国新文化变革是世界文化新秩序重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同国际文化资本的较量过程中,重建中国文化发展的力量结构;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伟大崛起,成为这一次新文化变革的战略意图和直接目的。“中国梦”的提出是它的标志。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同时并存而提出来的一项既要抓住战略机遇、又要克服各种矛盾冲突的国家发展战略。

落后的文化生产关系和先进的文化生产力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构成当前我国文化危机的主要因素。公民文化权利的充分实现、公民文化利益的充分享有和公民文化民主的充分建立,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过程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的实现程度,将影响和决定中国新文化变革的民主化走向和新文化价值观的缔造。文化产业发展要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权利和文化利益实现方式和实现途径,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和产品支持。能否把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成果转化成可供公共文化消费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把切实的经济效益转化成可行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公平和公民精神健康提供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支持,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新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文化产业无论是作为途径还是作为方式,它都应当成为构建和实现中国梦所必不可少的表达与诉求、沟通与协调力量,成为公共议程设置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构和多元价值的尊重提供积极的文化空间。

传统的文化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切文化都是空间文化。同时,一切文化都以文化的空间形态来建构与表现和表达。新文化变革是一个在对过去的文化空间形态的解构过程中建构未来文化空间形态的文化革命。而文化产业正是在这一进程中被建构起来的文化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的文化形态。在今天,它既表现为利益格局的制度性空间构成,又表现为发展模式的空间选择。在这表象的背后是深刻的文化动因。当文化以某种空间形态被建构、并且以某种文化空间形态获得合法性,而不打破这种合法性便不能重建文化空间发展的合理性的时候,唯有实现对于既定利益格局与发展模式空间存在的制度性突破与超越,才能实现新文化变革的伟大成功。

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发展,打破传统的文化产业空间模式,是近几年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由于行政区划体制的限制,人为地约束了文化产业要素资源空间配置的规律性,我们还不能在规划新的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同时实现对区域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战略性整合。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这都是新的区域发展概念,同时也是和谐发展的概念。它要求突破一切妨碍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科学发展的人为束缚。这种区域发展正在演变成为大城市集群发展新的战略追求,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经济地理空间布局的重构。如何整合区域资源和力量,形成共同市场,共同的利益群体,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利益增长,这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新文化变革面临的问题。中国农村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正在为传统的行政区域理念输入新的智慧元素,这就给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和区域布局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改革空间。中部和西部都曾经辉煌过,是中华文化版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的缔造性力量。中国的新文化变革是要重新创造中华文明的辉煌,就是要在改变中国文化产业的力量格局中,建构东西南北中全面和谐发展的中华文化新版图。没有中部和西部文化产业的战略性崛起,就不可能有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与发展,就没有中国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就没有中华文化超越自身历史的伟大复兴。

建立科学、规范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将成为中国新文化变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文化法律建设的进一步到位和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建立,将使中国国家文化能力建设进入一个依法治理的历史新时期。

开放的文化市场并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市场。文化市场开放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民主的一个标志,同样,文化市场规范化的现代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是一个更重要的标志。这一标志是以文化法治建设的现代化程度表现出来的。法治精神是最终反映一个国家文化民主进程的。中国的文化法律建设还很不完备,离开完善的文化法制体制的建立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巨大努力和政治民主化和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发展,已经为我国文化法治建设提供和创造了条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大力推进的国家文化市场法治建设所营造的环境,已经为中国文化法治体系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目标的提出,加强文化立法建设,通过法律程序将党的文化政策逐步上升为国家法律,实现国家文化治理的“善治”,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力量。因此,随着中国文化市场的更加开放,各项文化立法建设的进一步到位,将使中国文化民主建设进入一个依法管理、依法治理的历史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新文化变革在经受更加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将获得新的生长机制。

中国的对外文化开放不是无原则的,也不是不要制度保障的。我们的文化开放是在法律框架下的开放,是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所作出的承诺开放的。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体系,是中国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推进文化民主化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的。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将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的新文化变革朝着一个更加具有可对话的方向发展。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和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以人民的安全为宗旨,为国家政治安全提供保障,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民主建设和中国新文化变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没有也不可能有的一个变革目标。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人民出版社版,2014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