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胡焕庸线”

如何看待“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线东南面36%的国土上居住着96%的人口(划分时的人口国土比),目前居住着94%的人口,并无太大改变。去年底李克强总理提出“胡焕庸线”如何破的命题,希望“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随后引起广泛讨论。

人口向东南沿海和少数大城市集中,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难以改变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人口明显呈现向东南沿海和少数大城市集中的趋势,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沿海地区有很大的地理优势。经济发展需要开放贸易,国际贸易依赖海运。这意味着企业若是出口导向型的,则一定会选择在沿海地区布局,只有产品体积比较小、附加值高的东西可以选择空运。不过通过空运的产品在整个制造业中的份额非常小。这表明沿海靠近港口的优势非常重要,中国整个人口的布局不会被少数依靠空运的企业改变。

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服务业社会的区别在于农业社会的核心投入品是土地,土地天然是分散的;但现代经济的核心投入品是资本和人。这个时候,规模经济规律就会引导工业和服务业集聚发展,而不是分散发展。给定技术水平,集中发展成本就低,分散发展成本就高。成本高低决定了产品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城市发展、经济和人口向少数地方集中的坏处显而易见是“城市病”问题。这是很多人主张限制大城市发展的理由。人们常常认为政府应该去控制城市人口,直接让城市变得更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认识误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通过改善治理,让个人和企业自主选择在哪里生活和工作,而不是直接采取措施限制个人进入大城市。

政府和市场共存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决策共同决定了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也决定了个人是到东部来还是到内地去、到大城市来还是到小城市去,就形成了所谓“城市体系”。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大国发展会遇到“不可能三角”问题,即统一、效率和平衡这三个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的冲突,不可兼得。(1)市场统一了,每个人和企业都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都实现效率最大化,但结果会导致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在空间上会集聚在少数以特大型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同时,也存在一些中小型城市。这时,能够实现统一和效率,但不能实现平衡。(2)如果追求“经济和人口均匀分布”意义上的平衡,那么,在逻辑上必须在统一和效率中进行取舍。比如放弃统一,即把一个国家变成多个国家,设一个边界而且不能自由贸易。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大国的优势无法发挥。另一个选择是运用行政力量来左右资源配置,这样就必须放弃效率。为了追求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均匀化,每个地方都要做大自己的经济规模,结果出现了市场分割和重复建设。例如,中国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一个以上的经济开发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