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视野中认识抗日战争(3)

在比较视野中认识抗日战争(3)

———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

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学术家园:您指出用比较视野来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可以深化认识,那么从中得出怎样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呢?

王晓秋:历史是辩证的,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结局虽然不同,但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日本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却促使军国主义恶性膨胀,埋下了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最终走向彻底失败的种子;另一方面,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所以,两次中日战争提供了不少历史的借鉴和启示。对于中国来说,甲午之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导致失败;而抗日战争之胜则证明了奋战才能救国,团结才能胜利。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大团结,全方位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和文化、素质等软实力。对于日本来说,两次中日战争证明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来实现自己富强的军国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如果不正视历史、反省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必然重蹈历史的覆辙。

学术周刊:战争已经远去,在您看来,认识历史,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王晓秋: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抗战的历史在今天能够唤起广大人民的情感共鸣,起到鼓舞人心、振奋人心,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作用。战争经验教训的深刻性在于,它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的沉重代价换来的。二战已经过去70年,战后出生的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已经很难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更不用说在一些歪曲历史谬论的影响下,有些人甚至对战争产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在日本,过去经历战争的老兵们可能还有一些反省,但战后出生的年青一代对这场战争往往没有日本曾是侵略加害国的认识,更多了解的是受害意识如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的苦难。我因参与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曾访问过日本的一些大学、中学,通过坦诚的交流,有些学生表示也应该去南京看一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以了解历史的真相。

我们纪念战争不能只是讲述历史的具体过程,揭露战争的灾难和恐怖,还必须深入剖析战争的根源,思考战争胜败的原因,反思其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维护世界和平。再过一个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将会达到一个高潮,我希望以此次纪念为契机,在纪念日过去之后,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仍能继续坚持下去,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应当用更为丰富和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加强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宣传和教育。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好面向未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