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自信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以学术自信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首先必须在形成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致力文化自强的基础上增强学术自信,进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是增强学术自信的深厚根基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同样是反映该国文明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自信,不仅来自于同自然科学成就的比较,也来源于历史长河中民族文化的积淀与发展。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史,创造了丰硕的思想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并且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革故鼎新的创造性,因而能够在数千年间绵延发展、传承不绝。但明清以降,由于封建专制的不断强化,创新发展的活力不断丧失。在世界历史已经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新时代之际,中国的统治者仍沉溺于天朝上国的旧梦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危局。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效法西方,寻求变革之路。但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制度文化过程中,有些人却误以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是相悖的,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严重阻碍,因此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轻视甚至抛弃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一个国家的民族自信心,就是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基础之上的。没有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支撑,民族自信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其他一切自信便无从谈起。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就了古老中国数千年的辉煌,也哺育滋养了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亿万中国人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必须建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形成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从而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主动担当起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致力于传承文明、创新文化、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具体言之,就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术自信的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