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自信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2)

以学术自信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2)

学术自信首先应秉持中国道路自信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的孕育,更来自中国人民致力民族复兴伟业、进行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和积累,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独特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西方学者对此也十分关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马丁·雅克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认为,中国的发展之路建立在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之上,与西方经历的道路完全不一样,并且随着西方的衰落,未来的世界将由中国重新塑造……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目前已成为国际政坛和社会科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面对建立在百年来几代中国人不懈探索基础上的伟大创造,有些人还存有疑问,还习惯于用西方理论和学术话语来解释丰富独特的中国实践,并按西方学术标准来裁剪、取舍和诠释,似乎这样才有“国际性”、“时代性”。其实,这是缺乏学术自信的表现。为何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正在进行之中,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虽然辉煌,但还只是初步的,发展的中国,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让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自信的程度。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国情。

其次,作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在学习借鉴西方学术过程中转型发展而来的,很多研究范式、概念术语都由西学东渐而来,直至今日,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也尚在构建之中。一些学者在学术上缺乏自信,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最后,由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尚在构建,一些学者往往习惯于套用西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来分析解决当前中国高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旦发现某些现象用西方学术话语体系解释不了,就产生了困惑迷茫。

因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自信,集中体现为对中国道路的高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的先人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今天也能够继续拓展并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此基础上形成高度的学术自信,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奥秘所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