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角度看“修身”

从传统文化角度看“修身”

摘要:“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对党员领导干部为官用权、做人做事提出的明确要求。《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齐治平”的逻辑,不仅体现了古代先贤正心修身、务实笃行的精神传统,也启示当今党员干部为官做事、履职用权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严以修身既是时代和事业的要求,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当前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应把握好“三个要素”。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对党员领导干部为官用权、做人做事提出的明确要求。《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齐治平”的逻辑,不仅体现了古代先贤正心修身、务实笃行的精神传统,也启示当今党员干部为官做事、履职用权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严以修身既是时代和事业的要求,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当前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应把握好“三个要素”。

把握好修身之“本”。把“修身”摆在第一位,不仅说明了“修身”的基础地位和先决意义,也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人的自身素质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党员领导干部是我们党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不仅仅是个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更是有效履职尽责、扎实干事创业的必然要求。存自爱之心方能促自强之为。领导干部做到“严以修身”,必须遵循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把握好“思想认识”这个修身的“本源”,充分发挥修身养性、道德提升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深处认识修身养性对于提高“免疫力”、拒腐防变的重要意义,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地修身养性,从而获得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不竭动力。

把握好修身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传统意义的“修身”基础上,在全面从严治党高度,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要求,关键在于“严”字,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既不能脱离普通群众,又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要以较之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较之于普通社会民众更高的标准来修身养性,体现先进性、纯洁性,做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所以,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就是要把握好“从严要求”这个修身之“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坚持“严”字当头,常补精神之“钙”,常思贪欲之害,以“不畏人知畏己知”的态度守住高洁,言有规、行有矩,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把修身养性作为不变的追求和永恒的主题,贯彻始终、毫不松懈、化作习惯,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筑牢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

把握好修身之“核”。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不可否认,修身的丰富内涵谁都有所认识,修身的重要意义也谁都能说上几句,但修身的关键环节和最高境界则在于“修”与“行”的合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既要深刻领会“严以修身”的丰富内涵,更要把握“知行合一”这个核心环节,将“严以修身”的内在要求化作行动指南,牢固树立道德意识、规矩意识、底线意识、坚守意识,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不仅要在监督到位、众目睽睽的情况下自觉约束自己,在监督缺位、一人独处之时也要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看得清、站得稳,在小事小节上也要守得住、不退让,永怀慎初之心、永存自警之念,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在一言一行中体现高尚的人格修养、展现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

(作者肖韵竹系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