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妥协与协商民主(2)

理性妥协与协商民主(2)

资本主义社会使妥协精神获得了质的飞跃。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因成为人力资本而显得格外珍贵,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依赖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这也为理性妥协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二战以后,股份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劳资双方的共同利益空前增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逐步形成,双方关系的调整更多地依赖契约、规则与协商。除了经济领域,理性妥协在政治领域也颇有成效。1787年美国宪法的通过就是不同利益集团理性妥协的产物。当时,55名代表参加的制宪会议至少存在联邦派和州权派、大州和小州、南部和北部、地产集团和非地产集团等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就决定了立宪过程必然是一个讨价还价和妥协的过程,共讨论了116天,投了569次票,如此反复多次才基本达成一致。

正是因为理性妥协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共同福利,实现了帕累托改进,所以,人类社会总是在理性妥协的基础上排除分歧、缓和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从而实现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理性妥协有助于推进协商民主

作为社会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民主不仅是个人意志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多数人意志的尊重。因此,民主政治特别是协商民主,乃是理性妥协的产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异常复杂,具有长期性、曲折性、渐进性、不平衡性等特征。巴黎公社是最初的尝试,只有72天便夭折。苏联搞了80年,最后以失败告终。我们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搞了65年,若追溯到民主革命时期则超过90年,而目前仍有很多不足。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过去更多地强调从定性、宏观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忽视了从更加具体的操作方式上使民主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协商民主,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且易于操作、简便易行,民主主体的认可度、参与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理想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本质上包含了理性妥协,离开理性妥协,协商民主将举步维艰。当前,无论中国的经济结构还是政治结构、文化结构都日趋复杂,不仅所有制、分配方式不再单一,而且党派、阶级、阶层也不是简单划一的,人们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更加错综复杂。因此,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引领中国公民,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都必须注入理性妥协的精神,协调好包括各党派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公民与政党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以及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政治主体、民主主体的积极性,求同存异、协调发展,以理性妥协化解社会冲突、增强社会共识,不断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