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丁元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5)

四、我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一)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目标,前面我已经讲了,就是要夯实基层和地方政府为居民提供日益丰富的公共服务,来推动基层的社会治理,推动公共安全。总书记在他的治国理政里面用了一句话叫做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就是说我们国家要稳定,国家要繁荣,关键在基层。他去年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社会治理创新关键在基层,核心在人,今年3月5号,他又到上海代表团,又一次提出来要把基层治理的创新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是我们创新基层体制机制,街道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那么从这个目标出发,怎么来推动改革?

(二)街道体制改革的任务

1.要着眼于基层人民的需求

要着眼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要从居民的需求出发,从辖区的各种现实问题出发,从大家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来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我们每一个街道每一个社区,甚至我们每一个地区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因此不要求一刀切,不要求统一的模式,这实际上是鼓励和支持基层的同志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居民需求来开拓创新。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我到南方去,南方的同志带我去看了很多的社区,很多的基层创新,看完了以后问我的一句话,就是你觉得我们这个地方搞的怎么样?我说搞的很好。他第二句话就说,你觉得我们这个经验能不能在全国推广?我就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要向全国推广?你在本地作为,把本地的问题解决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你心里不就感觉很舒服了吗?所以过去我们体制的问题就在这里,不是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而是着眼于给领导看。我们一位国家领导人到东北去看了一个社区回来,说他们给我看的都是旅游观光景点。我陪领导去一个社区,出来的时候看居委会服务中心底下,几个老同志在下棋,我就蹲在那看下棋,我说你们怎么不上去下棋,他说不让上,我说为什么,那不是你们居民活动中心吗?然后老头说:“什么居民,那不是给你们留着参观的吗?”然后我问今天我们是第几波了,他说是第三波。所以说,我们基层的改革,基层的建设要着眼于基层人民的需求。

2.要把握阶段性的特点

比如说首都现在城市化率已经到了80%,首都在建设过程当中人口过度集中在三环以内,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口又多,800万的人流动人口有400万是河北的。那就要把握这些特点来解决,就要本着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天下安的思想。天下安就是把老百姓的问题解决了,那天下就安了。1959年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就讲,解决好六亿人民的衣食住行,老百姓就不造反了。所以毛主席在1959年讲的很清楚,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这是最关键的。当然,现在我们的人民群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衣食住行,而是各类公共服务,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提供。

3.要着眼于五个根本的转变

哪五个根本的转变?第一,由单一的民意表达向多元的民意表达转变。首先兼顾各类群体,另外民意表达的方式要多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收集民意。西城区搞的“访、听、解”,就是一种民意表达的方式。微信、微博等都是表达民意的方式,要利用这些方式来了解民情。第二,由政府治理转向共同治理社会事务。就是政府怎么和社会组织、企业一起合作,来解决辖区内的公共事务,这是我们在街道改革过程当中要去考虑的。第三,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转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提供公共服务。前天听天安门街道办事处的一个领导介绍,天安门街道这两年的改革,紧紧围绕着一点,就是加强和培育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来提供服务,推动街道的改革。第四,由等级权威向网络和合作伙伴转变。过去从街道到居委会是一个垂直的,那怎么把这种等级的权威转向政府和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通过的PPP模式,实际上就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这样一个模式。第五,由注重居民的反映到注重对居民诉求的回应,注重对这个问题处理的结果。

本着这样五个转变来推进街道体制的改革。那怎么去推进呢?我想首先要明确职能。全国各地情况不一样,各地只能按照各地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我以上海市为例看他们怎么改革的。

第一,明确街道党工委和办公室的基本定位。把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是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机构明确地写在街道办事处的改革方案里面,把街道的职能确定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三大职能。这些职能在当前具体就体现在促进社区和居民自治,我去徐汇区和延吉街道调研的时候,他们给我们看了很多目前推进的居民自治项目,包括社区睦邻中心的建设,这是明确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定位。

第二,进一步明确街道的基本职能。上海市把街道的职能定位在第一加强党的领导,这个完全符合我们党的传统。大家都知道20世纪20年代,毛主席在秋收起义以后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改编,首次把支部建在连队上,从此做好基层工作就成为我们党推动各项工作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当前上海市在确定街道的基本职能定位的时候,首先要加强党对基层对街道的领导。第二个职能就是街道统筹社区发展即各个居委会的发展。三是街道来组织公共服务。比如在街道层面上的医疗、公共服务、养老服务、社会服务还有包括保障性住房等等,这些服务由街道来统筹。同时,实施综合治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和维护社区平安,上海在明晰街道的基本职能定位时定位在这么六个方面。

第三,建立街道的权责清单制度。比如说街道和社区,街道各个部门要制定权力清单,围绕着权力清单行使职能提供服务,那同样社区也要明确他的责权清单,根据这个清单明确职能划分,规范事权的下放。理顺社区综合党委、社区工作站、居委会三者的关系,强化社区综合党委的核心作用,强化居委会的自治作用,理顺社区和物业公司的关系,建立这样一个清单制度。

第四,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街道党政机构的设置。这个设置主要是围绕着街道的公共服务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类型来加强各个中心的建设,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睦邻服务中心等,把各种公共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中心来体现出来。另外,核定人员编制。北京的同志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可以去研究基层的编制问题,最近中央编办的同志也将其作为社会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在研究,从社会体制改革的角度,街道以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机构按什么样的人员编制设置更好。另外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上海完善政策保障制度,对当前改进上海的工作是有帮助的。我刚才讲的,对居委会的书记,居委会的领导,将来可以转成事业编制,行政级别可以提,这是一种制度。当然从改革方向上看,我们可以研究它从总体上到底符合不符合改革的方向,但是至少在目前它还可以有激励作用。

第五,在改革过程中强化企业道德公共服务能力。就是弱化他的经济职能,上海明确提出街道不得招商,明确提出把经济职能上交,由区域级政府来行使。但我们到年底再来看这个改革实施得如何。2008年的时候上海就明确地提出来街道不得招商,但是一些区县继续向街道下达招商任务,而且出台一些跟市政府政策相背离的政策,街道招商还给奖励,所以导致了08年提出的政策不能实施,而且在考核的过程当中对各个街道进行税收考核,那必然就导致他要发展经济,那这次我们看能不能落实这个政策。年底我们可以做一个评估,为下一步全国的街道体制改革探探路,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利益关系,涉及到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去探索。

第六,创新评价机制。就是把居民的满意度引入到考核体系来,让居民对街道,对居委会打分,而且把居民评议作为是否做好街道工作、居委会工作重要的一票,刚才我讲了在徐汇、杨浦,原来政府排名排在前面的街道,让群众去评,结果都评下去了。所以导向不一样,指挥棒就不一样。

实际上这为我们基层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个问题,也指明了我们改革的方向,就是基层街道的改革要面向广大居民的需求。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的改革最终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不要中央天天讲改革,结果到了基层老百姓没有感觉到改革。总书记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要打通最后一公里。那最后一公里就在我们的街道,我们的社区,就在我们社区的体制机制的改革,要让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那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

现在北京市也在研究制定街道改革的有关的意见。首都和上海情况不太一样,居民对问题的认识不一样,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说非常明显,上海是一个工商文化城市,他是由历史上的一个商埠发展起来的,所以上海人的海派文化、工商意识特别浓,北京人又是另外一种文化,天子脚下,官文化、等级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重。在这样的一个文化环境里面我们怎么推进基层体制机制的改革?那就要立足于北京自身的实际去探索。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尤其到了基层。我记得2007年我们编制国家第一个五年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时候,请了美国好多市长来给我们讲美国的社区建设,这些人就讲,美国有50个州就有50种社区建设的方式。我们国家的社区建设也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写“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时候,有一句话说“在街道建立起一站式服务的体系来”,写上了,也报给领导了,后来我们出去调研到了无锡发现,无锡的一站式服务就不是建在街道,而是建在居委会。我就打电话跟我的同事说,我说咱们赶紧改吧,要不这句话就别要了,因为你发起来以后各地没办法去执行,确确实实各地情况不一样。习总书记说,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改革试点的实施条件的差异较大,要鼓励不同地区进行差别化的探索。这句话我认为同样适应于我们当前的街道体制的改革。这是我给大家报告的第四个大问题。

今天围绕着街道体制改革,我从当前我们国家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些新的进展,我们国家街道的历史演变,我们国家街道体制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以及我国街道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这么四个方面,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跟在座的各位领导做了一个汇报,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莹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