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四个信仰”(2)

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四个信仰”(2)

坚守法治信仰,身正为范崇法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律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实施的根本在信仰。因此,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党员领导干部,既是人民公仆,又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身居要职,手握重器,只有在内心坚守法治信仰,才能真正敬畏法律、尊崇法律、恪守法律,才能真正在行动上身正为范、作出表率。可以说,领导干部法治信仰好差,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执政能力和自律意识,更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否顺利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治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这是对领导干部坚守法治信仰提出的严肃政治要求,更是对领导干部政治上的关心爱护。

“权力非药,却能迷醉心魂;利欲无牙,却能吞噬理想;金钱无手,却能推人堕落。”现在,少数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知法犯法、徇私枉法,违背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妨碍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出现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缺少法治信仰。许多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认真真尊法学法,规规矩矩守法用法,坚决杜绝把权力当“私器”、把职务当“特权”、把法律当“草人”。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领导干部一旦掌握权力,各种诱惑、算计就会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就会对着你去,稍微放松就可能触及底线、逾越红线。抵挡各种诱惑、办事于法有据,关键是净化心境、控制欲望。一个人倘若掉进“欲望的窟窿”,私欲缠身,利令智昏,必然进退失据、行为失范。习总书记曾为干部算过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这“三本账”算清楚了,政治上才能清醒,用权上才能清廉,坚守法治信仰才能有坚实基础。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有个“未便再荐”的故事。烈士遗孀李淑一,是杨开慧的亲密战友,能诗善文,有人请求毛泽东推荐她到中央文史馆工作,毛泽东为此写信给秘书田家英:“有人求我将李淑一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毛泽东权力不能说不大,但在一个馆员的选用上却坦言拒荐,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以公为念、以严用权的高尚品德。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谦虚,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习近平同志也强调:“党员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现在,老百姓对官场腐败问题深恶痛绝,实际上腐败行为是一种权力异化现象,领导干部出卖权力的过程,就是腐败的过程,就是出卖人格、出卖原则、出卖法纪的过程。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约束自己,严守用权边界,不以“别人不知”而放纵自己,不以“小节无碍”而原谅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开脱自己,自觉把住“欲望关”,净化“朋友圈”,做到办事有原则、起止有分寸,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让法治信仰蓄满自己的精神水池。

坚守道德信仰,砥砺高尚人格魅力。古人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更是贴切地将居官者分为四种:德才兼备者是圣人,有德无才者是君子,有才无德者是小人,德才全无者是愚人。通俗地说,就是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不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高尚的品德对一个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没有道德约束、失守道德高地,即使才高八斗也难以成就大业,轻则事业受挫,重则身败名裂。宋朝大臣秦桧很有才华,他创造了宋体字,对普及教育有大功,但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因此遗臭万年。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凭借无德之才攀爬到军队统帅之位,又以败坏之德祸害军队多年。曾有一个时期军中吃喝奢靡、跑官要官之风盛行,一些缺少信仰、缺失品行、缺乏才干的人,因为巧于心计、善于钻营,一职接着一职向上提,一步接着一步往上爬,而不少品行端、讲原则、能干事的人,却不受重用、饱受冷落。郭、徐二人“多行不义”贻害了军队建设,也落了个“自毙”下场,被永远钉在了军史的耻辱柱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