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用人必须守住道德底线

选人用人必须守住道德底线

齐桓公曾九合诸侯,风光无限,晚年却困厄哀哭而死,尸臭熏天,蛆虫遍地,凄惨之极。其未得善终,实是咎由自取。初始,桓公身边有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竖刁自行阉割以取悦桓公,易牙烹调幼子供桓公品尝,开方弃卫国储君尊位,侍奉桓公15年,亲爹病故都不奔丧。桓公认为他们“爱寡人胜于爱己、爱子、爱父母”,对其宠幸有加。管仲病重,桓公前往问计国事,管仲告诫:三人“决不可近”。鲍叔牙为相时,亦力谏桓公罢斥三人。然而桓公已患“依赖症”,最终将他们召回复职。鲍叔牙愤郁发病死后,这三人露出了狰狞面目,欺侮桓公,专权朝堂,驱逐太子,大乱齐国,将霸业付之东流。

齐桓公的悲剧,在于没有看清和守住选人用人的“道德底线”。而对于选人用人,管仲眼光如炬,看得清楚:人情之重莫过于身、人情之深莫过爱子、人情最亲莫过于父母——这是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而这三人分别突破,足以充分说明他们做人上的“致命伤”,换言之就是已经够不上一个“人”了。他们突破做人的道德底线,做出常人匪夷所思的牺牲,背后藏匿着见不得天日的肮脏目的。齐桓公曾是一代贤君明主,启用了管仲、鲍叔牙等贤臣干将,成就雄霸天下的大业;也为一己之嗜好和享乐,置忠言力谏于不顾,置道德底线于无视,错用奸佞小人,同历史开了一个开不起的玩笑。

齐桓公用人失误,对于我们今天的选人用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警示意义。以令计划为例,在其子车祸身亡第二天,他照常参加工作会议。一些人会认为他是领导干部,具有大局意识和敬业精神,可这些在“人情之深莫过爱子”面前却难以解释得通。能够将爱子之情严密包裹起来不示于人,是因为背后有着更为重大的利益考量,是更见不得人的东西。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有的丢弃尊严,低三下四,一味献媚;有的弄虚作假,疯狂敛财,大肆贿赂;有的不顾廉耻,出卖肉体,换取上位……所有这些,无不是突破道德底线,用人格牺牲作代价去换取非法利益。道德底线一旦突破,恰如洪水决堤,再也没有拘束,再也没有什么不敢做、不能做的事了。历史的鉴戒告诉我们,对于这样的人,坚决不能选不能用。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还强调了六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底线思维”。我们在坚持好干部标准同时,也要自觉运用好“底线思维”,用“道德底线”去考察和衡量干部,看清其做人到底如何,并坚守这条底线,坚决把“缺德”“失德”“背德”“乱德”之人彻底滤除干净。为此,要强化原则意识,对于道德上不过关的,有硬伤的,坚决不能选用;要强化短板意识,对于道德素质中存在明显缺陷的,坚决不能选用;要强化边际意识,认清选任对象的不足到底是能力上的问题还是品德上的问题,区别加以对待;要强化小节意识,注意从干部身上的点滴表现中探寻其根本品质,通过跟踪小节把握发展趋势,向道德上滑坡的干部敲响警钟、亮出黄牌,让那些鬼迷心窍、利令德昏的人及早回头,规避自由落体般的陷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