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选人用人工作放在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党的执政使命等大格局中来认识和考量,突出强调“治国之要,首在用人”,鲜明指出新时代选人用人的目标任务,就是“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系统阐释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标准条件,就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明确提出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原则要求,就是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谁选人”“谁来选人”“选什么人”这个根本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组织路线更好服务政治路线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提高政治站位,认清新时代选人用人重要意义
“尚贤者,政之本也。”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成败、事关党的执政稳固、事关党的自身建设,我们必须从政治全局、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选好人用好人,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从避免“历史周期律”重演的历史维度来认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警醒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怀有高度的战略清醒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多次用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和苏联亡党的历史教训告诫全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思想的一个重要目标指向,就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长期执政。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维度来认识。当前,我们党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些艰巨任务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其选人用人思想中关于干部标准条件等的一系列新要求,根本指向就是为夺取伟大事业新胜利打造过硬队伍。
从“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维度来认识。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支撑”“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关于“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论断,目的就在于赢得国家人才竞争优势,让中国拥有发展先机和灿烂未来。
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维度来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建设、干部工作的学说、理论、思想,在理论依据、思想基础、根本立场、价值取向上一脉相承、相互贯通。比如,关于“着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等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思想又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用人智慧,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为政以德、选贤任能、知人善任、量才施用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都在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思想中焕发出了现实生命力。
二、落实好干部标准,立起新时代选人用人鲜明导向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着力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好用好、把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牢固立起来。
切实把忠诚为先的鲜明导向立起来。“忠诚之心,人之大德。”一个对党不忠诚的干部,能耐越大危害越大。我们必须把政治属性作为选人用人工作的根本属性,从治国理政的高度,紧紧抓住“为谁选人”“谁来选人”“选什么人”这些根本性、政治性的问题,来审视、谋划、推进选人用人工作,做到抓住根本不放、聚焦根本不偏、厚植根本不移。看一名干部是否忠诚老实、信念坚定、政治过硬,首先要看是不是能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不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不是忠诚干净担当。尤其要善于甄别出那些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两面人”,绝不能让他们在干部队伍中有一席之地,亵渎组织威信,污染政治生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