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经济大方向

把握中国经济大方向

最近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格外引人关注。一次是7月20日的政治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五中全会,议题是研究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另一次是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分析研究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中央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中性的,谨慎与警惕兼有。中央的判断是,上半年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形式持续向好,发展活力有所增强。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毫无疑问,稳增长仍然是当下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上半年在精准发力、科学施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守住了7%的目标底线,由于上半年的积极政策仍将发力,下半年经济很可能会温和上升。但问题是,守住了2015年的经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又会如何?

鉴于“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一定经济发展速度是关键。即便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央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仍提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两个“中高状态”。但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发展的重要前提。

那么,以何种增速才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从目前形势来看,就全国而言,以2010年的指标为基数,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应该不低于6.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速应该不低于5.24%,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速应该不低于5.81%,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应该不低于6.63%。

要指出的是,各个地方要建成小康社会的难度不一,由于比较的基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个地方面临的增长任务目标也各不相同,估计不少发达地区将会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从上述数据来看,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全国是6.63%的平均增速,地方经济一般而言就不能低于这一速度。在“十三五”期间,恐怕需要全国都保持住7%的经济增速为宜。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形势分析课题组的研究,在就业稳定、居民收入稳定、社会总体安定的背景下,只要守住了系统性风险底线,GDP增速略低于7%也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来之不易的成绩。但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可能并不是本轮经济调整的底部,需求和供给下行调整尚未结束,2016年仍有下行压力。

很显然,虽然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了7%,但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之大仍然不容忽视。中央政治局会议连续提出两个“高度重视”——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足以表明中央对中国经济下行的警惕性已大为提高。

为保证“十三五”经济的平稳过渡,中国可能会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以稳住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调整,仍要发挥投资的根本作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将重回老路,市场更不要奢望“强刺激”政策重临。未来能成为新增长点的突破口将得到政策鼓励和支持。

要强调的是,新常态不是一个被动等待的外部环境,国内各级地方不仅要去适应它,调整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转变发展观念,主动引领新常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寻求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