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

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

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抗战,国民党主张片面抗战,即坚持单纯依靠军队和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都是抗战,“全面”与“片面”仅一字之差,却在对中国抗战的指导上大相径庭。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提出了全国人民总动员,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人民战争夺取抗战胜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人民群众。“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把广大农民发动和组织起来。为此,中国共产党派遣自己的党员、干部和人民军队的指战员深入敌后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使全国四万万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奋力加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使敌人真正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战的结果。

早在1936年7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就已经一般地估计到抗日战争的形势,提出了通过持久抗战争取胜利的方针。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系统论述持久战理论,指出中国的抗战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日本虽横行一时,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世界,但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缺乏,经不起长期消耗,最怕持久战。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于克服和战胜当时在国民党营垒中存在着的“亡国论”思潮,克服共产党内盲目轻敌的、以为抗战能够速胜的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对整个抗日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政治指导和战略指导方针,为坚持抗战和夺取胜利提供了正确方向。没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指导方针,中国就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总形势和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在全国抗战防御阶段的一年零三个月期间,国民党军队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不断撤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国土,断送了中国半壁河山。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按照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在敌后广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用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等各种方式打击敌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根据地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余万,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在战略上造成了对日军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迫使日本侵略者基本停止了在正面战场上的大规模战略进攻。1938年12月,日本天皇发布《大陆命令第241号》,指令侵华日军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抗日战争的战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退居次要地位;以共产党抗日武装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处于主导地位;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使其进退失据,难以自拔,最终丢掉了战略主动权。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形成了和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支持的战略态势,同时使敌后战场逐步发展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成为抗日的中坚和主要力量,为全民族坚持持久抗战并夺取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