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刘长铭常委
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要始于家庭,家校联手、社会构建、全面推进。为此建议: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要倡导每一个家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家庭文化,立家训、定家规、塑家风,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为青少年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编选可读性强、针对性强的系列教材。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不竭源泉,也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教材。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引导青少年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明的有益成果,防范和抵御错误、腐朽和落后的思想。
充分发挥思想道德评价的导向作用。思想道德评价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在社会上树立什么典型,弘扬什么风气,就是评价。思想道德评价要重在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要在全社会树立平凡而又伟大、质朴而又高尚、贴近生活实际和大众情感的鲜活的模范人物,发挥榜样作用,引导人们修身、修为、修性。
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学校课堂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做到文以载道,润物无声。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将价值观教育融入青少年社会生活之中,使青少年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师要为人师表,在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真正做到恪守诚信、爱岗敬业。
(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