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2)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2)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向心力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担当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责任,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了全面科学的党建目标,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毫无疑问,毛泽东同志讲的“革命的胜利”,当时即是指全国抗战的胜利。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1937年7—8月,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标志着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式形成,极大提高了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为党在抗战中的大发展准备了思想条件。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并强调要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开展党的思想建设。后来,中共中央相继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等党内文件,形成了系统的思想建党和理论学习制度。特别是通过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全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成为抗战时期党加强思想建设的一大特色。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顿三风这件事保证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和党的组织成分的纯洁。整风过程中,通过大规模的学习运动以及对党的历史的深刻总结和反思,全党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更深切地认识到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通过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是抗战时期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历史性标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全党实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并通过党的思想统一,进而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向心力,成为抗战胜利的不竭精神源泉和精神支柱。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