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也问出处

英雄也问出处

摘要: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国以来,抗日题材也成了影视工作者的宠儿,围绕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涌现了一大批抗日影视剧。在中国人民抗日战胜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来聊聊那些抗日影视剧里那些英雄的出处。

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国以来,抗日题材也成了影视工作者的宠儿,围绕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涌现了一大批抗日影视剧。在中国人民抗日战胜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来聊聊那些抗日影视剧里那些英雄的出处。

电影人物李向阳

《平原游击队》里大名鼎鼎的李向阳足智多谋,神出鬼没,李向阳的原型是抗日英雄郭兴,出身是河南省辉县高庄乡金章村的农民家庭。

电影人物刘洪

《铁道游击队》里以大队长刘洪为代表的飞车好汉们,则大多是是山东枣庄铁道沿线的贫苦农民、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

电影人物王二小

电影《二小放牛郎》和《少年英雄》的主角王二小是个放牛娃,他作为儿童团员,故意在敌人扫荡的路上放牛,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

电影人物海娃

1953年的《鸡毛信》的主角海娃也是一名儿童团员,冀中平原的一名放羊娃,他机智勇敢,把鸡毛信藏在了绵羊尾巴下,躲过了敌人搜查,把情报带到八路军手里,消灭了日寇。

电影人物小兵张嘎

而儿童抗日电影中最富盛名的小英雄《小兵张嘎》同样是冀中白洋淀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影片中他的身世更加悲惨,唯一的奶奶为了掩护八路军伤员牺牲了。

可以看出,在抗战老电影中,英雄人物多是“根正苗红”,出自工人和农民家庭。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多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在文艺创作时十分讲政治,讲政治的另一个体现是英雄们虽然神勇,但还是有极强的组织纪律性,对于党纪军纪十分看重,比如小兵张嘎就曾因为不上交缴获的战利品被严厉批评。此时的抗日英雄虽有虚构,但大多还是有人物原型和角色逻辑性。

与抗战老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抗日神剧”,从《亮剑》开始,中国的抗日影视剧迎来了又一个新高潮,英雄的出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电影人物李云龙

《亮剑》里的李云龙篾匠出身已经被有意淡化,而更多的是强调李云龙身上的匪性和痞性,李云龙也动不动就违反一下组织纪律彰显个性。

如果李云龙的形象还比较合理,而在《亮剑》之后,抗战英雄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身世奇特的指战员。

《一个鬼子都不留》

《一个鬼子都不留》中的英雄干脆变成了杀猪匠和杂耍班主,打起鬼子来,杀猪刀、飞针各种神器其出,打得鬼子哭爹叫娘。

《孤岛飞鹰》

《飞虎神鹰》中的燕双鹰虽然身份是共产党员,又是老抗联队员之子,但主要身份却是冷酷无情的杀手,拉风的墨镜和风衣才是他的标志。

与老抗战电影相比,抗日神剧虽然淡化了意识形态,但故事情节也越来越荒诞,英雄人物设定也越来越猎奇。新时期的抗日电视剧特别注重主角身世的不平凡,或是把出身抬高,履历越来越闪亮,或是把主角身世弄得越来越奇葩。这样的设定,其实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了眼球,满足了当下观众追求猎奇的心态。

从英雄人物的出处,可以看到时代的鲜明痕迹。

——摘自澎湃新闻网《英雄也问出处》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