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的中流砥柱,我们当之无愧

抗战的中流砥柱,我们当之无愧

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机枪阵地。 (资料照片)

八路军向被俘日军做教育工作。 (资料图片)

抗战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对中国抗战的胜利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在7月30日关于抗战史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让我们翻开敌后游击战的细节,用历史说话!

滴水穿石的战略

抗日游击战争汇聚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中共统帅的智慧,是一个世界领先的创新军事理论

众所周知,《论持久战》一文阐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必须采取广泛的游击战争。但游击战争究竟是什么,要怎么打,就有必要进一步从毛泽东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以及朱德写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等军事论文中寻找答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鲜明深刻地把游击战争放到战略的高度。他认为,由于抗日战争的长期性、残酷性,以及敌小我大,敌强我弱的特殊性,抗日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这是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争取最后胜利的必由途径”。

在朱德那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个创新的理论。抗日前夕,朱德向美国记者尼姆·威尔斯解释了游击战争如何融世界各国先进的军事理论为一炉:因为朱德本人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中国军事理论和日本的战斗纲要,加上他留学德国时学习的战斗条令,留学莫斯科钻研的苏联联合战术,对这些理论深修细研、融会贯通之后,朱德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游击战理论。而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正是汇聚了毛泽东、朱德、刘伯承、林彪等领导人和将帅的智慧,形成了一个世界领先的创新军事理论。

朱德提出抗日游击战争除了是政治仗外,还是场典型的经济仗,“抗日游击战争,在经济的作战方面,是消耗日寇由国内运来的资财,尽量地消耗和夺取日寇的车辆、弹药,摧毁其交通运输和兵站等等”。这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来说,经济战对其长期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在夺取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无限宝藏”。战争期间则要“更利用夺取我们的粮食、武器、军用品来加强他们自己和削弱我们”。而抗日游击战争,正可以阻击日寇掠夺我国资源,同时消耗日军的战争资源。

“无数游击队的不断的动作,却是非常伟大的力量,像连续的滴水可以蚀穿石头,使敌人的交通迟滞、阻塞,企图暴露,军心动摇,汉奸政权也不稳固,兵力不足,给养断绝,经济资源被破坏,有生力量被削弱”。“所有的游击队配合主力军一齐动作起来,就和蚂蚁蛀蚀着朽楼一样,可以倾覆敌人存在的基础,影响到全面抗战的结局”。

百团大战就是场登峰造极的模范游击战、经济战,一战就取得不俗的战绩,除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外,破坏铁路、公路1900余公里。日军《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则称:“井陉煤矿等设备,遭到彻底破坏……损失甚大,需要长时间和巨款方能恢复。”

中国抗战采取的是人民战争,就是以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渐消耗日本侵略军,日军被中国军民的人民战争慢慢煮死了也浑然不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