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主要战场
敌后战场同正面战场一样,都是打败日军的主力军,而不仅仅是“牵制”大量日军而已,而是主要战场之一
人们常误认为,游击战似乎就只是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其实抗日游击战远非如此简单,作战形式也非这么单纯的低级。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术固然是抗日游击战的一部分,属于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但共产党领导的正规军执行的游击作战,就远不是这么回事了。
八路军改编挺进敌后打了一连串精彩的胜仗:平型关战斗、雁门关战斗、阳明堡战斗、长生口战斗、黄崖底战斗、广阳战斗等,都是正规部队集中优势兵力打的游击战,带有运动战的性质,正如毛泽东其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谈到的,“现在许多地方的游击战争,例如五台山等处,是由正规军派出强大的支队去发展的。那里的作战虽然一般是游击战,但开始即包含了运动战的成分”。
中共武装主张的游击战争理论,并非单纯地追求游击战,之所以打游击战,是出于敌强我弱的态势所迫。但一有条件就向运动战发展,坚决打运动战,打大仗硬仗。
抗战时期中共武装除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还有不少胜仗为大众不知,敌后战场对日伪1万至7万的大规模反“扫荡”战役高达59次。而一场战役战斗消灭日伪军千人以上的也并不在少数:广阳伏击战、午城、井沟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长乐村战斗、黄河渡口保卫战、陈庄战斗、黄崖洞保卫战、卫南战役、林南战役、蒙阴战役、阜宁战役、安阳战役等。
比如像长乐村战斗,一战即消灭日军2200人,这一成绩足以同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的一些会战媲美。
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的后期,随着八路军新四军力量的壮大,敌后战场的作战便不仅限于小规模的游击战,而向进攻运动战发展。1943年7至8月,以卫南战役和林南战役、山东军区的几次进攻性战役为标志,揭开了敌后战场反攻的序幕,成为局部反攻的前奏曲。到1945年8月进入战略反攻前中共武装进行的一系列进攻性战役,已是气势如虹,动辄消灭日伪军3000至10000人,如:道清战役和豫北战役,毙伤日伪军7900余人;南乐战役,毙伤日伪军3400余人;东平、安阳、阳谷等战役,歼灭日伪军1.3万人;雁北、察南、热辽等战役,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
简言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期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如此骄人的成绩单,说明敌后战场同正面战场一样,都是打败日军的主力军,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牵制”大量日军而已。对于抗日游击战争所发挥的作用和威力,彰显了敌后战场的历史功绩,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抗战的“东方主战场”地位。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团结奋战,作为抗战的宝贵财富,今天同样是值得我们需要深入学习研究、发扬光大的国家记忆与历史宝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