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严防普道昭式的“两面人”

要严防普道昭式的“两面人”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其代表作《乾隆皇帝》中,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典型“两面人”官员——普道昭。

普道昭当初是一个当铺的老板,靠着为皇太后修建万福楼捐了一些银子,后经和珅推荐,乾隆帝派他去江苏青浦县当七品知县。他赴任时,仅带了一把珠算,细心的读者一开始就纳闷,为什么只带一把算盘呢。后来才终于明白,普道昭这么做,一是为了证明自己将来会为官清廉,二是为了方便计算自己在未来知县任上的损失。后来,普道昭不惜冒着杀头危险在乾隆南巡的时候堵塞河道,逼停了皇帝的游船,让皇上看青浦县受灾、全县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他自己掏出银子置办施粥棚,得到全县百姓的爱戴等场景。甚至,演戏演到安排自己的亲戚当义工抬轿子的程度。普道昭将一个地地道道的清官演绎的出神入化。乾隆皇帝看到他的清廉爱民,一高兴就晋升他为江苏巡抚。经“隆恩”提拔的普道昭终于活得了“肥缺”,在巡抚高位上将官场当商场经营,鱼肉乡民、大肆敛财、贪得无厌。

读者终于明白:原来普道昭多年甘于清贫的熬着只是披了一层爱民清廉的外衣,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沽名钓誉获得“肥缺”的机会。后来普道昭被查处,在刑部公堂甚至大刑过后一直喊冤。众人不解:这样一个贪腐透顶的官员究竟还有何冤屈?令人苦笑不得的是,他竟要回自己的乌木算盘,边打边算自己在知县任上过7年苦日子的代价、经商的利润、施粥的开支、抬轿亲戚的工钱等等,甚至连这7年的利钱都一一算上,最后一算,他觉得自己巡抚任上贪的这些钱还不够付出的“成本”。他骨子里只有利润、而无责任,只有贪婪、而无戒尺,只有生意、而无百姓。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单纯”地可悲可恶的人,既然这么精于算计,为何选择当官?最后,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申辩,气得无话可说,罚他到户部去做了账房先生,乾隆帝的处罚措施虽值得商榷,但是对于普道昭这样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人,天天看着银子却拿不到手,对他这样的“两面人”来说该是多大的痛苦。

一名纪检干部曾对这样的“两面人”总结出八种明显特征,一是表面信仰马列,背后迷信“大师”;二是表面勤勤恳恳,背后吃喝享乐;三是表面谋划发展,背后官商勾结;四是表面一心为公,背后“一家两制”;五是表面是国家干部,背后脚踏两条船;六是表面中规中矩,背后我行我素;七是表面任人唯贤,背后任人为钱;八是表面五湖四海,背后拉帮结派。这样的总结可谓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乾隆皇帝觉得普道昭清廉为民,就直接一步将一个知县提拔为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也给我们干部选任提出了严肃的警示,干部提拔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虽然我们有一系列干部选任的规定和纪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基本上都是凭感觉用干部,感觉哪个干部不错,甚至哪个干部跑得勤、嘴巴甜就不加甄别的予以提拔,最后才发现是“病树”“烂树”,这样的“两面人”走上领导岗位,怎么谈得上为党分忧、为民服务?

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公布的案件看,那些被查处的腐败分子几乎个个都是“两面人”,他们心中无党、心中无民、心中无责、心中无戒,台上一张皮,台下一张皮,眼里只有金钱、权力、美色、利益。要认清政治上的“两面人”,彻底揭开他们虚伪的面纱,不仅仅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事情,更需要加强干部选任工作的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干部任用习惯体制机制,用最有效的措施甄别好干部,彻底铲除“两面人”生存的土壤,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出来,让“两面人”没有市场、无所遁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