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讲第三个问题,抗日战争与中国进步力量的上升。
我们说中华民族的复兴,还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使进步力量能够不断的成长,最终成为引领中国走上复兴之路的民族核心。抗日战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我们说的进步力量什么呢?就是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的力量,也包括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的这些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之前,不光共产党是非法的,除了国民党的一切党派都是违法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条件。
为什么抗日战争就使得共产党的力量壮大了呢?现在有一个说法,在国内还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共鸣是什么呢?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你到底是发展自己为主还是打击日军为主?它有一个疑问,有一个数字被好多人引用,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说分成两个战场,一个是敌后战场,一个是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是动员的壮丁是1400万人,最后伤亡的是321万人,其中阵亡是131万人,应该说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大的。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因为基点比较低,红军改编的时候只有4万人,最后他伤亡的是60万人。美国有一个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他的著作里面讲,共产党为什么最后很快打败了国民党、掌握了中国、取得了政权。他的观点是共产党避开了主战场。这个说法我觉得应该要澄清的,不应该这样说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共产党的力量的发展,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一个政治条件,没有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是抗不下去的,这就像毛泽东说的,我们的抗战,是民族的抗战,如果没有民族,这个抗战就抗不下去。日本人打来了,以国民党执政的国民政府,不团结共产党可以吗?那是不可以的,不团结其他的党派可以吗?也是不可以的。必须要凝聚全国的力量,才可以抵抗日本的侵略。他需要一个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呢?当民族整体和民族成员利益高度一致的时候,这个民族凝聚力才可以形成。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是,长期以来就以分裂为主。因为不同的利益集团代表不同人的利益。一般我们说代表民族整体的是一个政府,但是中央和地方实力派有矛盾,政府和人民有矛盾,这个就特别的分裂,民族成员利益是不一致的,和民族的利益不一致。抗日战争改变了这个状况,日本打过来如果不团结起来抗日,国民党就算能执政,中国也要亡国,国民党也得不到好处;不同的阶级也是这样,地主和农民是一样的,日本来了,也要家败人亡,资本家和工人都是一样的。有一个条件,就是民族整体和民族成员的利益一致了,这个时候可以团结起来,就有了民族的凝聚力。为什么说抗战是一个民主的抗战,毛泽东当时就提出一个条件,你要有凝聚力,你要动员人民参加战争,大家就有说话的权利,共产党有说话的权利,其他的党派也有说话的权利。国民参政会的成立,让你有说话的权利了。共产党可以来参加国防会议等等,这是一个政治的条件。当然国民党他是不愿意实行民主的,但是没有办理,你要抗日,你必须得实行民主。当然政策后来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后来限共、融共、反共等,发动了反共高潮,但是总体上来讲,共产党它生存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这和过去不一样,过去共产党是处在被围剿的境地。长征也是被迫的。我们说长征它是宣传队,它是宣言书、是战斗队等,它宣传是有限的,就是说它走的那个路,不是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共产党的主张在报纸上都可以发。特别是战争的中后期,国民党和共产党有一个论战,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代表中国进步方向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那么这个时候有条件了,他可以宣传自己的观点,就受到大家的拥护,这样他才有力量发展。
那么在从军事方面来看,中国社会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毛泽东也总结过,叫做“枪杆子里出政权”,近代中国社会它是一个武人正史,谁掌握的武装多,谁就有发言权。北洋政府时期是这样,国民党的新文化时期也是这样,为什么蒋介石最后战胜了其他一些地方实力派,就因为他掌握的武装多,而共产党不行,掌握的武装太小,就没有发言权。抗日战争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别看红军只有4万人,但是4万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费正清说共产党军队脱离了主战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说两个战场地位的大小和作用,首先要从战略上来考虑,应该说没有正面战场的这种坚持,敌后战场是无法开辟的;反过来说,没有敌后战场的这种坚持,正面战场也维持不下去,是这样的。一般的统计是这样,在八年抗战中,敌后战场他牵制了日本的兵力平均来说是60%,它是一个战略作用,那个战略作用,你不能按战役规模的大小来衡量,是这么一个情况。
在战争中,共产党的力量是怎么发展的呢?应该是这样,因为共产党有一个抗战路线,这个抗战路线是在七大里边被总结出来的,叫做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始终是这个路线。在红军改编的时候,也就是1937年8月份,红军是4万人,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是93万正规武装,还有200多万的地方军,还有其他的民兵。根据地已经扩大到1亿人口,100万平方公里。力量壮大了,进步力量确实上升了。
还有一个疑问,共产党力量上升了,但是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和国民党军队来比还是少数,武器装备、人数、占领的地区,都比不上国民党。抗战结束以后我们占领的还是农村地区,工业不发达的地区。总体上来讲,共产党力量还是弱小。为什么说几年的时间,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这里边有一个需要让人分析的事情,这个原因和抗日战争是相关的,不是共产党避开了主战场,而是国民党他在战争中政治气象比不过共产党。这一点在豫湘桂战役之后特别的明显,豫湘桂战役是1944年发生的,在日本叫做一号作战,结果是国民党军队大溃败,让日本得逞了,从华北一直打到广西去,打通了大陆交通线,败到什么程度?最后蒋介石他做检讨的时候说,我活了58岁了,这次受到的耻辱是最大的,这么多的兵力竟然抵挡不住日本的进攻,他做了检讨,还处分了好多高级的官员。这个仗为什么会失败,我觉得就是因为国民党政治气象的腐败。
一号作战期间,应该说国民党的军队是不努力的,就以河南会战为例,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发生了民变,国民党打败仗,老百姓还要缴国民党军队的武器,对立到这个程度,这个仗就没法打。总结经验的时候,国民党也有个揭发,比如说汤恩伯的部队走私等等,战斗力就非常低下,政治气象不好,它和共产党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豫湘桂战役溃败以后,国际舆论特别不好。美国民间《纽约时报》的报道也好,美方的军事人员写的报告也好,对国民党指责非常严厉,然后美国要派美军观察组要到延安去,去看看共产党怎么样,可能国民党不团结共产党抗日就不行,美军观察组去考察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政治气象非常好。还有其他的一些民主党派的人士,比如说黄炎培,他也写过《延安归来》,以及黄炎培的日记等等,也是对共产党政治气象特别的赞赏。
此外,一个英国人的总结就说,日本1945年投降后,这些情况就使国民党几乎无法同共产党进行竞争,我想这个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这三个问题是对抗日战争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概括,实际上抗日战争和中华民族复兴这种关系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比如说现代化教育,妇女解放运动,也是民族复兴的一个方面,都是值得探讨的。谢谢。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