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荣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灵魂(2)

梅荣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灵魂(2)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为了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紧密联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质和灵魂的解读。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中国共产党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现者和倡导者。作为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指导思想,就是作为其命脉和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也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脉和灵魂,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基本内容、功能作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对于中国来说,最根本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邓小平同志称之为“普遍真理”的思想原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倡导”所明确的12个范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理论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的价值观表达形式,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信仰作为其根本理念、精神内核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战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如富强,这自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但更包含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原则,还包含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民主,本来就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目标;平等意味着消灭阶级;自由联系着“自由人联合体”,让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民主、自由、平等,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如此等等。

我们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根本原因在于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因为这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概括,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和做什么,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坚持、创新发展和正确运用。

有人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和个人层面还比较容易理解,但在社会层面,感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不好区别。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一疑问,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出自上面讲到的原因,即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对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做了孤立的研究,在对号入座时,找不到“座位”,便产生了疑惑。应该说,这在思想方法上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要求的。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如果我们不是孤立地、而是把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范畴同它的定语、同反映它实质的三个重大政治问题,即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联系起来,就不会产生这种疑问。

二是对概念的理解停于表面,不能正确把握以直接论断为表达形式的真理。一般说来,真理的普遍性越大,概括程度越高,在形式上就越是简单抽象,就越是具有难以直接从字面上解读出来的内涵。这样,在以简单的话语形式表达普遍性真理时,就潜存着一种危险——被简单化理解乃至被曲解。

以上所言,当然不是说这12个概念已经十分完备、不需要进一步凝练了。事实上,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重大的理论和政治实践问题,精准概括本来就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党和人民持续不断地努力,广大理论工作者更要肩负起责任。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