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字里面没有治堵良方

“限”字里面没有治堵良方

近日,北京市对机动车施行了一段时间单双号限制,往常路上塞车不断的局面得到大大缓解,由此引发人们对交通管理的讨论。一项调查显示,74.3%的受访者认为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在于私家车越来越多,66.7%的受访者支持对机动车进行限行。同时,77.1%的受访者指出,虽然限行好处多,但不是最终目的,如果不能有配套的公共政策支持,只会越限越堵(据9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城市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多少,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几乎就是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标尺,但一个较为“残酷”的现实就是,随着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拥堵和有效治理就成了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纵观我国北京、上海、贵阳、广州等几座治理交通拥堵过程,几乎就是沿着一条相同的轨迹,一开始的限牌,然后是限牌+限外,再接着就是限号、限行等在“限”字上做文章,而围绕“限”字所赋予的实质就是用收费、罚款来做“杠杆”,无一例外的把眼睛盯上了拥有汽车家庭的钱袋子。

对于不少一二线城市市民出行者来说,能够顺畅不拥堵无疑就是最大的舒适和幸福。尽管有媒体进行的这项调查,罗列了市民日常出行最为重视的三项调查问卷,问卷显示:79.1%的受访者最关心安全,65.6%的受访者重视快捷,45.1%的受访者重视舒适。实际上归根结底还是最重视道路是否会拥堵,道路顺畅,安全性提高,出行自然也就变得快捷,给人带来舒适的出行感受,一旦拥堵在办路上,其他一切既没有意义也不复存在。但治堵不仅是为了保障道路的畅通,方便更多人出行,更应当尊重包括有车一族在内所有人的出行权利,如果为了“治堵”限行、限牌、限号、限外等,对有车一族进行多重限制,并且对不遵守这一“规则”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甚至为了限牌,政府将牌照资源进行竞价“拍卖”,这看似在“治堵”,却让人不能不怀疑是在治堵的名义敛财。

或许是受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围绕“限”字治堵的启发,不少地方城市一出现拥堵,在计划选择治堵措施时,几乎毫无例外马上就想到了“限牌”、“限号”、“限行”,拍卖牌照,提高停车场收费,而这些措施更几乎无一例外缺乏“智慧含量”的同时,把目光都瞄向了市民的钱包,视乎治堵就是政府用行政权力让市民付出代价,正如很多网友所言,这种以“限”字当头,附加提高收费的政策治堵,不仅加重了市民的经济负担,治标不治本,市民的出行和拥堵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首都还是“首堵”,上海还是车牌照屡屡拍出新高的同时,高峰时段驾车依然寸步难行,广州等“限”字城市基本都是因此。正如77.1%受访者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不能有配套的公共政策支持,只会“越限越堵”。

显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限”字上做文章,以高收费的“杠杆作用”,无疑会控制私家车数量的增长,也无疑是最省时省心办法,而且还能让地方政府的财政定期收获一大笔银子,但在市场经济环境和提倡建设幸福城市的理念下,用行政手段和收费措施来控制私家车的增长,显然有悖市场规律。人们在经济收入状况改善和追求生活质量过程中,购买私家车和畅通出行更无疑是幸福城市的基本需求,一个依靠“限牌”、“限行”、“限号”和高收费手段又不能保证出行畅通的城市,城市的幸福指数注定要大打折扣。

拥堵需要治理,群众的公平出行权利更需要尊重,而治堵的办法很多,尤其要反思为什么道路规划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公共交通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发展瓶颈,无论“治堵”的路怎么走,务必不要再迷恋“限”字,机动车的增多和出行畅通,不仅体现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更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活力,没有科学的规划和智慧的管理,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限”字和提高收费来治堵,或可以暂时缓解拥堵表象,但“限”字里面找不到治堵良方,不仅最终只会走向“越限越堵”,这样的“治堵策略”在普通百姓眼里,政府不只是公信度缺失和智慧贫乏,折射出还是懒政以及对百姓群众利益的冷漠甚至贪婪。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