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医疗水平与健康状况
我国居民的医疗水平和健康状况也获得非常明显的改善。建国初期,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那个时候一是婴儿死亡率非常高,另外很多老年人得了病得不到医治,所以死亡都很早。所以1953年制定的《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女工人退休年龄是50岁,女干部是55岁,男职工60岁。现在的人均预期寿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74.8岁,可我们现在还在执行着过去的退休制度,女同志还是50岁到55岁退休,而现在女同志普遍都能活到85岁以上。女同志活得还长,退得还早,非常不合理。
所以,今年两会已经出台了处级女干部和男干部一样60岁退休的制度,下一步还要扩大到所有职工。当然,有的女同志想早点退休回去带孙子例外,你可以打报告,现在也是这样。但总的来说,我们要按照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的宪法原则,保证男女同志都有同等的工作权和就业权。总之,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全面深化改革和过去相比的三大特点
第一,强调综合配套。
以往单兵突进的改革比较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咱们是先解决吃饭问题,搞农村改革,后搞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我们首先是为了解决回城知青的就业问题,在体制之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后搞国企改制。而现在咱们要进行的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改革,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突出顶层设计。
过去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不是这样了,要上下结合。既要在下面摸石头,又要在上面搞顶层设计。因为经过35年的改革实践探索,我们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改革经验,我们已经具备了对改革进行统筹规划、通盘思考的能力。
第三,强调攻坚克难。
改革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全是骨头,而且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就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好处的改革已经越来越少,有得有失的利益调整型改革越来越不可回避。有的改革可能使一部分人丧失利益,一部分人得到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无法继续前进。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如果说那个时候来自党内对改革的阻力很多还属于“左”和“右”,是围绕改革是与非的观念之争。那么现在改革面临的阻力更多的已经不是是非之争,而是利益之争,这种利益的分化和冲突,反映到党的领导层就使改革的复杂性大大增加。有些人想把在转型期形成的不合理的,但对自己有利的利益格局长期化、固定化。邓小平同志讲,“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他们现在是摸石头上瘾,不想过河了,他们摸到好处了,摸到宝贝他们还过什么河啊。如果说我们过去要冲破的是思想禁区,今天更需要冲破的是利益雷区,冲破利益雷区的难度和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了思想禁区。
我们党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转变作风,解决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感情、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问题,消除党内一部分人对深化改革和利益调整的阻力。所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是中央一个大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重要的前奏。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批判“两个凡是”,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这个大战略开路,那我们今天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现在正在进行的“三严三实”活动,也都是要通过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更大幅度的利益调整来开路。
多少年来在不少人心目中,改革就是敢于突破陈规,放开手脚,打破条条框框,有人甚至在无意间把改革和法治对立起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依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给世界留下极深的印象。他说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鸟之双翼,像鸟的两只翅膀,像车之双轮,像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个都不行,生动说明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四个全面”里,前三个全面很少有人公开反对。谁能公开反对建成全面小康?谁能反对全面深化改革?谁能反对全面依法治国?其实所有的争论都围绕着第四个全面,就是围绕着我们党的地位和作用来做文章,而且渗透在如何实现三个全面的所有争论里。例如,一提全面深化改革,有些西方人就提出中国的经济改革搞得很好,但政治改革滞后,现在需要的是加速政治改革,而他们所主张的政治改革,其实就是搞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同样,一提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国内有些受西方法治观念影响的人就提个问题,就是“党大还是法大”,是谁说了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而不是要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总书记说了,改革有方向、立场、原则问题,有的需要改,有的永远不能改。党的领导不能改,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改。同样,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是其他什么法治国家。我们的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们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属于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也是维护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
最后,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号召,也是我们党对13亿人民的承诺,党的领导自然义不容辞。所以我们说党的领导是完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龙头、主心骨或支柱。只有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保证党的蓬勃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可以说全面从严治党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就是适应这一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提出来的。
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到“四严”
今天,怎么才算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做到四严。
第一,责任要严。
各级党委首先要增强管党、治党的意识和责任。习总书记说,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来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他特别强调,如果我们党弱了、反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提出,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第二句也非常重要,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是管党的,我也可能是分管基建的,也可能分管后勤保障,也可能分管医疗,还有可能是分管科研的,但是即使你是做这些工作,同时对你的考核也有一条,你在抓党建上做了什么。也有这么一条权重。不能说你是管具体业务的就可以不抓党建,不是这样的。习总书记是什么意思?等于我们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得抓党建。不管你做什么工作,你都必须抓党建,在党的建设上做工作,这是考核你的重要一条,而且要加大权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