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障粮食一样保障廉价救命药的生产

像保障粮食一样保障廉价救命药的生产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调查发现:因廉价药利润低很多厂商不愿意生产,而有部分医院情愿选择高价药。(9月15日《北京晨报》)

对于廉价救命药来说,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众化的,另一种则是小众化的。就前者来说,还可以用数量带动利润,以期“薄利多销”,达到有利可图的目的;就后者而言,基本上就只能是“低价死”了。此次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因为小众因为价格低廉,在常规医院里,已经难觅踪影,而在黑市上,因为供需关系不平衡,价格已经炒到数千。这样的畸形市场,就是对当前药品市场的一种控诉。

为何会出现廉价救命药“一药难求”的境况呢?这早已在一次次的探讨中达成共识。对于生产的医疗企业而言,追逐利润是他们的本性,谈论道德血液、社会责任是很奢侈的,毕竟企业要创造经济价值,要养活众多员工,这就注定了企业不可能“铁肩担道义”。生产药品的企业,必然会有一个经济理性的选择,当无法从这种药品中获得利益时,停止生产便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而现实中每一次出现的“降价死”,便是最为真切的注脚。

客观来说,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国家层面进行一定的管理、监督与约束,都属于正常之举。从2009年发改委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开始,国家层面对药价的干预,初衷是善意的,但方式是否妥当仍然值得商榷。毕竟,这样的举措,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过分干预医疗市场也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如今的现实,正是对政府干预医疗市场的一种报复。

廉价常用救命药“一药难求”,早已是一道尴尬的现实风景线。这背后的问题也很清楚,那就是“没有利益就没有生产”。再加上医院仍然推行“以药养医”机制,“只选贵的不选对的”风气仍将长期存在。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主导下,相关方面若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廉价常用救命药“一药难求”的悲凉与凄婉,还会继续上演,各种“求药”的心酸与无力,也注定难以排除。而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

事实上,对于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发生,答案早已达成共识。一条路,是将廉价常用救命药的生产推向市场,规定其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这样,药企才有动力去生产;另一条路,则是对成本和售价倒置的廉价救命药实行“公益性生产”,既不让药企赔钱生产,也不让百姓“一药难求”。置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破解“超低价中标”困境,仍然是必须照进现实的。只有像保障粮食一样保障廉价救命药生产,“一药难求”的现实困境才可得到纾解。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