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会议上讨论的另一重要问题是抗日战争的军事指导方针。毛泽东提出,出征以后,主要的作战方针是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会上,有一部分同志主张以运动战为主,部队开出去后先集中兵力打几个大仗,扩大我军的影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耐心的解释工作,他着重从中日双方战争的特点出发,说明游击战争最能发挥我军的优势,是最有效的打击敌人的战略战术,也最有利于发动群众。
外公在回忆中跟我们说,洛川会议上在讨论军事指导方针中尽管意见不同,但出发点都是一个,就是如何在出征以后更有力地打击敌人,更有利于我军的发展壮大。它同时也说明同志们在当时对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性、对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问题上存有差异。在以后抗日战争的实践中,逐步证明了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是高瞻远瞩的,党内的思想也逐步从理论到与实践的结合上统一起来。
洛川会议给外公印象最深刻的是建立抗日根据地。对于这个问题,会前毛泽东就多次找外公谈过,并且已经确定外公留守陕甘宁根据地。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主力部队开赴前线后,要留下一支部队巩固陕甘宁根据地,使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日的大本营。
会上,有少数同志提出,陕北地瘠民贫,不宜做抗日大本营,担心主力走后,根据地守不住,主张党中央随着主力走。毛泽东不同意这个意见,他认为,陕甘宁根据地是十年内战后留下的唯一根据地,是我们出征抗日的唯一依托,这样一块根据地对我们来说十分宝贵,它的存在意义重大。陕甘宁有它的优势,从地理条件上说,它交通不便,又有黄河阻隔,是敌人进攻的薄弱环节。它距离华北前线不远,指挥比较便利。从根据地现状来说,由于大革命的影响,当地群众有较高的觉悟,我们又有了两年的工作基础。主力开赴前线,对敌人是很大的威胁和钳制。我们再留下一支部队,党中央在西北立足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毛泽东的分析,外公心悦诚服。在会上,他表达了赞同的意见,认为要完成保卫陕甘宁、保卫党中央的任务,必须要留下一支部队。后来,大家统一了思想,决定从整编的各部队中抽出一部分部队留守陕甘宁根据地。
以后的实践证明,洛川会议的这一决定是很英明的。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党中央在陕甘宁安然无恙,边区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成为联系其他抗日根据地的枢纽,成为培养干部的基地,同时在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军队建设、反顽斗争的政策和策略、生产自救等各个方面,向各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