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与不朽(5)

峥嵘与不朽(5)

——忆外公肖劲光在延安的抗战岁月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取得的伟大胜利,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如今,尽管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岁月,却时时萦绕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

组建留守兵团

洛川会议结束后,外公回到延安,按照会议决定着手整顿留守部队。刚开始时,留守处机关只有十几个人,部队除主力红军留下一部分外,还有陕北的地方部队。1937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将陕北红军按国民革命军的编制进行改编,给留守部队下达了“保卫边区、肃清土匪、安定人民生活,保卫河防、保卫党中央、巩固与扩大留守问题”,“建设正规化部队,提高战斗力,加强战斗准备,培养与积蓄干部”的指示。

为了加强领导和指挥,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对内改称留守兵团,并决定由外公担任留守兵团的司令员。

留守兵团建立后不久的一天,外公去毛主席那里汇报工作,谈到留守兵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提出如何抓好这支队伍建设时,毛泽东强调指出,要把这支来自各方面的比较散乱的部队,建成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打不烂、拖不垮的正规兵团,关键就在于按照古田会议的精神去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团结。他还要求外公每天晚上到他那里,谈谈部队的情况,汇报工作。

外公每回忆至此,都深有感慨:“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繁忙,却那样地关心留守兵团的建设,这使我感到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1937年12月,留守兵团召开了第一次兵团首长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也是留守兵团的正式成立大会,是个确定方向、制定措施的决策性大会。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林伯渠等同志都参加了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还风趣地拍着外公的肩膀说:“我在延安,就是靠留守兵团吃饭。”在会上,外公提出了“任务重于生命”作为留守兵团的行动准则,号召留守兵团的全体指战员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随后,留守兵团便投入了紧张的剿匪、河防等战斗当中。留守兵团创建之初,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秩序还很混乱,当时边区县境内,共有土匪40余股、4000余人、2000多支枪。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取机动灵活的猛打穷追与堵截、合击相结合的军事围剿战术,历时一年时间,经过数十次战斗,各地的土匪基本肃清。

一天晚上,已是夜深人静。外公来到毛泽东的住处,他照例还在灯下工作。外公向他汇报了留守兵团的工作,当说到边区境内的土匪已经基本肃清时,毛泽东露出又惊又喜的神态说:“这样短的时间就把土匪基本肃清了?!”外公向他详细汇报了剿匪的经过和战果,主席听了十分高兴,当即拿起笔起草了一份电报,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进行通报,表彰了边区军民。

陕甘宁边区的东边是奔流不息的黄河天堑。除了承担靖匪任务,留守兵团还担负着守卫河防、阻止日军西渡的艰巨任务。防线北自府谷,南到宜川,蜿蜒一千余里。这段黄河当时是陕甘宁边区通向各抗日根据地的唯一通道。河防得不到巩固,不但边区不得安宁,而且势必割断中央、军委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重任在肩,怎样完成好这项任务,成为外公经常思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对于河防战斗,根据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外公提出了要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通过几次战斗之后,各部队取得了一些实际而有效的经验,其中主要有两条:一条叫“半渡而击”,就是说,在敌人未到达我火力地带以前,要善于隐蔽,顶住敌人大炮、飞机的狂轰滥炸;待敌人进入我火网,就应最大限度地发扬自己的火力,大量杀伤敌人,或击敌于岸边上船处,或击敌于航渡中,或击敌于登陆之际。这一条是受我军的武器装备处于劣势这一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另一条叫“主动出击”,就是说,不能采用单纯防御的战术,而要选择时机,于战斗前,或于敌人溃逃时,派出精悍得力的部队,到河东去袭击敌人,以配合正面的防御部队。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