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英雄(2)

别让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英雄(2)

否定英雄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伎俩

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人物的惯用模式是“好人不好”、“坏人不坏”,“是即非、即非是”。对待英雄人物,总是居心叵测地站在对立面,要么先有结论,再找证据,以否定民族之根;要么就是简单情绪宣泄,从不尊崇学术规范。他们指东打西,貌似毫无章法,实则蓄谋已久,挖空心思,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他们在苏联的表现,就是从否定英雄开始,把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颠覆成女痞子,英雄倒了,人心也随之散了。他们以否定斯大林为起点,随后把矛头直指列宁和苏共,造成了苏共党内外的思想混乱,使很多人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信心,最终导致苏联亡党亡国,教训何其深刻。

前车可鉴,殷鉴不远。历史虚无主义的故技又想在我国重施,企图让中国重蹈苏联覆辙。

他们以惯用的手法拿我们的英雄开刀,借否定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欲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对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唱衰抹黑,用“粗浅的物理分析方法”,怀疑黄继光堵枪眼的真实性;用振振有词的所谓“生理学”说辞,质疑邱少云火中捐躯的可能性。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雷锋日记造假,种种言论不绝于耳,甚嚣尘上。他们看不见铁的事实,热衷于空穴来风。

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总拿我们的英雄说事?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精神的表现。试想,如果一个民族的英雄都被矮化和否定,这个民族还能立得起来吗?还能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吗?说到底,诋毁英雄,就是要“去英雄化”,销蚀我们的崇高信仰,动摇我们的民族根基,摧毁我们的中国梦。其险恶用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有人说,英雄事迹是真实的,怎会经不起评说?《战国策·魏策二》有个“三人成虎”的典故,大街上是没有老虎的,说的人多了,魏王也就信了。积毁成山、众口铄金,谎言诋毁多了,是能垒成高山、销蚀黄金的,其危害之大,不能不防。当然,虽说谣言止于智者,能够不辩自明,但并非人尽智叟。何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时不辩还真不明。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