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研究须根植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须根植基础研究

一般而言,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次。简单地说,基础研究是指那些关系学科自身发展的研究,应用研究是指那些能解决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以生命科学为例,它不仅通过基础研究在不同层次上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而且在生物工程、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生物食品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在我们饮食起居、防病治病等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生命科学的应用价值,而其背后则是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也是既有基础研究,又有应用研究。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心理学是晚近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19世纪末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之前,心理学归属于哲学,其研究带有纯思辨的特点,有人称当时的心理学是“安乐椅上的学科”,不关心或很少关心研究的应用价值。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成了一种职业;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取得显著进步,而且在应用研究上有了巨大发展。

在应用研究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应如何处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毫无疑问,应用研究应该得到发展,因为只有当人们看到一门学科的应用价值、在生活中有了切身体会后,这门学科才能在社会扎根,才有更强的生命力。但是,在发展应用研究的同时,基础研究应处在什么地位?基础研究人才应如何培养?其中的关系需要仔细斟酌。

首先,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基础。没有坚实基础的应用研究是浅薄的、没有生命力的。比如,前几年我研究过口吃,希望从脑和神经机制上找到口吃的真正原因,从而为口吃矫正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国内的口吃矫正方案很多,但都是基于口吃矫正师的个人经验,没有或缺少基础研究的坚实依据,致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彼此争论不休。这种状况是和基础研究薄弱有直接关系的。在语言障碍和矫正的其他领域(如阅读障碍和失语症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语言的认知神经机制没有搞清楚,许多应用研究还停留在“个人经验”的水平。

其次,基础研究事关国家竞争力。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与基础研究水平和质量休戚相关。基础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许多国家重视基础研究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基础研究不一定能马上见到经济社会效益,需要一个积累和量变过程,需要更多的投入,这就决定了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的流向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年轻人选择应用领域作为职业方向,从事基础研究的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应采取有效举措,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面前留住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让基础研究得到健康顺利发展。

最后,做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做一点“顶天立地”的事情。“顶天”,就是在基础研究中追求学术创新、推动学科发展;“立地”,就是在应用研究中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基础研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要求研究者具有某些特殊的能力和人格品质,比如要有更强的探索精神、更广的学术视野,要能够忍受长年坐冷板凳的寂寞,要有更大承受失败的能力等。因此,“顶天”非常不容易,需要研究者具有坚守学术的品格和毅力。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