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想到制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略论

从梦想到制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略论

2014年12月17日,中国日报网报道了一则新闻:“根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艾什中心官方网站今天公布的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全球公众调查结果,在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认可度、30国受访者对十国领导人认可度,以及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正确处理国内及国际事务信心度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排第一名。”[1]这则报道既是对习近平同志夙夜在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肯定,也是广大受访者对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拥护和褒扬。从“中国梦”,到“三个自信”,到“法治中国”,再到“四个全面”,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充分表达,也是其超凡的领袖魅力所在。梦,它是虚幻的,有美梦和噩梦之分。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是人民幸福生活之梦,当然是指全体人民努力去实现的美梦。仅有梦想是不够的,实干才能兴邦。简言之,欲圆中国梦,首先要知梦,其次要笃行,笃行靠制度,制度结硕果。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引领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来回顾和描述了中华民族怀揣梦想、矢志奋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根植于人民,其根本归属也在于人民。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梦,始终突出的是人民主体地位。因此,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一)中国梦在时间上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奋斗史

中国梦从实现的时间上看,属于一个历史范畴。18世纪前的中国,无论是从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来说都稳居世界其他国家前列,底蕴丰厚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到了近代,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和委曲求全的政策,在资本主义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吓下,不断地割地、赔款,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历史的教训告诉国人,落后就要挨打。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梦想就成了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中经历过曲折,但实事求是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带领中国人民重新走上了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自鸦片战争以来,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梦想不再是空中楼阁。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4]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中国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它既是重要的战略思想,又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其重要的价值引领在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涵。因此,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华民族集体奋斗史的统一表达。

(二)中国梦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情怀”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相连。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是丰富多彩的,具体到每个人的事业梦、求学梦、健康梦、住房梦、婚姻梦、明星梦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梦想都汇聚成强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基础,其核心在于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或者说整体价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寄语青年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并号召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青年模范人物为榜样增添青春正能量,共青团组织“要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努力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6]

(三)中国梦是世界各国人民在和平基础上的相通之梦

事物总是不断联系并相互影响的。没有和平,发展就无法谈起,更谈不上各国人民顺利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7]中国梦既关乎中国,也关乎世界。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一部分人往往对中国的发展带有偏见甚至误读。他们把中国梦曲解成“强权梦”、“霸权梦”、“扩张梦”等等。和平发展的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各国之梦虽有区别,但仍可相互借鉴。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会见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还是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均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8]因为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和平发展,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它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和机遇,不是动荡和威胁。中国走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增加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正能量。现实已经证明并将不断证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四)中国梦的终极价值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1847年10月,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这样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9]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10]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好共同富裕这个根本原则,调整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