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想到制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略论(2)

从梦想到制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略论(2)

二、为实现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在制度建设上的新举措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实现美好的中国梦,不能靠口号,也不能靠盲干,更不能让“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再去做劳民伤财的事,那得有章可循,靠制度说话。因此,在逐步健全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会化为现实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中国梦才会显示其巨大的导向价值和现实意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从容、淡定不在于言辞的犀利,而在于制度的正确。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已经作出了新的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新举措。

(一)“一个主体”,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就是方向。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1]把道路问题提高到生命的高度,这一认识来自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用六个时间段回顾和梳理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史,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当今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当代中国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二轮推进”,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往往是由现实问题的倒逼而产生,同时又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深化。改革开放既是实践论又是方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革发展在历史进程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发展的目的在于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认真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法制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真正做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三管齐下”,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倡廉和法治中国建设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目前,在各个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之风和奢靡之风,群众对“四风问题”深恶痛绝。通过一年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下,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针对社会上的种种议论和思想情绪,习近平同志亮出了党的态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习近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他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了体现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作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12]

(四)“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正式表述始于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在吸取前苏联亡党教训下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反思。“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的战略布局,正确的战略布局是党和国家各项发展事业取得进步的前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作出的新的理论贡献,它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日益彰显其巨大的理论价值。

(五)“五位一体”,即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生态文明制度

具体说来,有如下新举措:

在经济体制方面,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即处理好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是最核心的问题。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一是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的正确观念;二是有利于克服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和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等于起全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优势就在于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因此,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和弥补市场失灵等是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所在。

在政治体制方面,主要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比如在政协健全委员联络机构以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在发展基层民主方面,健全基层的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以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健全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以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和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扶贫力度,必须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等。

在文化体制方面,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到管文化转变,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方面,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杜绝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确保国家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发展。

在生态文明制度方面,落实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责任追究制。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人职责的体制。主要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确保所有者的利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预防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或其他政绩工程而破坏生态环境:必须严格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14]

在国防和军队改革方面,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军队的政治工作,“努力建设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的政治机关和干部队伍。”[15]针对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完善各种兵种领导管理体制;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