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作共赢:习近平同志在外交方面的新举措
在外交工作方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习近平同志指出,“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16]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中俄的油气管道成为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的新的“世纪大动脉”。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正当权益,我们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需要,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例如,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上合作,中国政府设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共同建设好“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国家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中国是亚洲安全观[17]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实践者。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上,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不冲突、不对抗的新路,把中美合作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和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在中欧关系上,我们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制定了中欧2020战略规划,在近百个领域中进行合作,未来的中欧关系定会更加美好。在中非关系上,双方不断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中拉关系上,继续巩固传统友谊,加强全方位交往,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发展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中阿关系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彼此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和平对话。在与金砖国家的关系上,继续增强政治互信和人民友谊,加强诸多领域的协调配合,维护共同利益,努力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夯实合作的经济基础,建设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总之,秉持公平正义的旗帜,摈弃零和思维,抓住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
四、结语
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生成的基础在于他长期基层工作的实践,使他明白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急人民之急,念人民之苦,从而培养了深厚的人民情怀:担任陕北农村的村支书时,为解决村民做饭、照明困难,他远赴四川取经,建立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他提出“四下基层(信访、办公、调研、宣传)”的要求,以群众满意为答案。他的“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的政绩观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河北正定,他看准商机,力排众议,建设电视拍摄基地“荣国府”,创立“正定旅游模式”;主政福建时,制定“福州3820工程”为福州的产业群打下坚实基础;建设“数字福建”,使福建在2010年率先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实现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的省份。当人民把他推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职位时,他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此体现他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担当。正是这种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
注释:
[1]《世界主要领导人形象认知调查:习近平国内国际认可度和本国人民信心度均排名第一》,载于中国日报网站,2014年12月17日。
[2][5][6][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5页,第4页,第53页,第64页。
[3][4]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8页,第27页。
[7]《习近平主席在亚洲博鳌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2013年4月7日。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3页。
[10]本书编辑组:《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第9页。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1页。
[1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2版。
[13]《学习小组:习近平治国的一二三四五》,新浪网,2015年1月6日。
[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3年11月16日。
[15]《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4年11月2日。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48页。
[17]亚洲安全观: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即积极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标题注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710019):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发展模式研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