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是什么

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是什么

——回答普遍关注、争议大的五个经济增长问题

核心观点

●判断经济增长到底达到什么水平,对于审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以及未来趋势是有重要意义的。目前,在中国经济增长水平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所谓的高估,也有所谓的低估,看法不一。

●增长是数量的扩张,发展是在扩张的同时一定有结构升级,有现代化、工业化实质性的进展。中国经济三十几年的增长,具有结构升级和效率提升的支持。

●总的来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就是高低之间的变化,和国际经济、本国经济约束条件的变化,和一系列复杂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密切相关。

●困扰我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是双重风险,既有通胀又有经济下行,这个双重风险是总量问题,总量失衡,但根本原因是结构。

●在制度创新条件下,才能够推动技术创新,推动增长方式转变,才能真正缓解、克服中国经济失衡,为中国总量失衡的控制提供有效的支持,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来,关于“十三五”的讨论日趋活跃。我想围绕着国家的远景,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增长提出五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这五个问题人们普遍关注,争议也特别大。

中国经济增长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

判断经济增长到底达到什么水平,对于审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以及未来趋势是有重要意义的。目前,在中国经济增长水平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所谓的高估,也有所谓的低估,看法不一。

中国GDP总量去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超过63万亿人民币,按照不变价格计算,比改革开放初期提高了28倍,这36年的时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9%以上,确实创造了奇迹。折算成美元,按照汇率法则算大概是9.8万亿美元,不到10万亿,占全球GDP12%以上,排全球第二位。但是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结果就不同了。2014年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折算中国GDP在2014年年末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就有一个很大的争议。因为我们知道按照汇率法则折算下来,即使到2020年中国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那时中国GDP折成美元是17.6万亿,去年美国GDP是17.4万亿,按照汇率折算,我们的总量至多赶上美国现在的水平。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就超过了美国。这是个问题。

货币购买力平价有很大局限性。所谓货币购买力平价就是把各国物价折算成美国物价,按照这个物价水平再折算回去。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但凡收入水平、物价水平比美国低的国家,按照这个方法折算,往往会高估这些国家的收入。但凡收入水平、物价水平比美国高的国家,用这个办法估算就有可能低估这些国家的收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或者是物价总水平显然比美国低,因此用这种办法换算,很可能高估中国的收入。

另外,它还有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3月份测算的时候,中国距离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10月份测算的时候,中国就超过了美国。

现在说中国经济有63.7万亿,排在世界第二位,人均GDP是4.7万多元,折成美元是7500多,是上中等收入国家,这个判断是高估还是低估?国内、国际都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从大的趋势上说,中国现在是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判断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